最近调查,很多宝宝都有吃糖的坏毛病,有甚者发言说,宝宝吃糖比成年人吸烟还严重。真的是这样吗?那么如何让宝宝聪明的吃糖呢?
报道一:“全国有60%——70%的宝宝都有蛀牙,这主要是因为爱吃糖又不注意保护牙齿所造成的。”
报道二:“近几年,科学家发现,甜食摄取过多的宝宝常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
糖本身并不是坏东西,它对人体的作用还不小呢。糖是普遍存在于多种食物当中,由碳和水组成的包括单糖、双糖、糖醇、寡聚糖及多糖在内的一系列碳水化合物,因此有人经常把“糖”和“碳水化合物”互为等用。
糖的功劳
宝宝能量的主要来源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是人体能量的三大来源,缺一不可,任何一种成分的缺失或不足均会导致婴幼儿的发育障碍。且由于婴幼儿时期消化和代谢功能尚未健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应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一般而言,婴幼儿主要的辅食,其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应在20% 以上。
对于某些重要的组织器官如大脑、神经组织、红细胞来说,糖几乎是唯一的能量来源。每餐都要吃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果糖得不到及时补充,严重者会出现晕厥等低血糖反应。
糖参与宝宝身体的构建和各种代谢
糖参与细胞的多种代谢活动、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等多项任务。 糖与脂类和蛋白质结合后形成糖脂、糖蛋白以及蛋白多糖,参与组织细胞(神经组织、软骨、骨等)以及激素、酶、免疫因子等的构成。
对于儿童的大脑来说,糖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头号营养,在此指的是血糖或者葡萄糖。糖是大脑唯一的燃料,如果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补充,孩子就无法得到清晰的思维。如果糖类摄取过多,孩子就会过度活跃,如果糖类摄取过少,就比较容易出现相反的症状,例如疲劳、易怒、头昏眼花、失眠、具有攻击性、焦虑、出汗(尤其是夜间盗汗)、注意力下降、过度口渴、抑郁、经常性哭泣或者视力障碍。由此可见,若希望孩子有清晰的思维和理性的行为,那么就得保证他们获得稳定而均衡的葡萄糖摄入。
糖摄入过多的危害
凡事过犹不及,现代食物为了获得好的口感,往往含有大量的糖,稍不留神就食入了过量的糖。糖隐身于各种食物中,尤其是深受宝宝们喜爱的各种零食,比如糖果、巧克力、碳酸饮料、果汁、冰淇淋、蛋糕、饼干、果脯、膨化食品等等,这些零食中添加了大量糖,正是这些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糖直接威胁着孩子的健康。糖摄入过量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1.龋齿 龋齿发生的两个重要条件是不注意口腔卫生致使食物残渣残留和糖摄入过多。口腔中残留的糖最容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齿,使牙齿遭到破坏。因此,糖摄入过量会使龋齿发生的机会增加。
2.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改变 糖是大脑唯一的燃料。食物中淀粉的分解吸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使得血糖的上升和下降以及胰岛素、肾上腺素的分泌也缓慢而稳定。单糖、双糖、糖醇则不然,分解吸收较淀粉明显加快;然而精制糖(术语中叫做蔗糖),它的分解和吸收速度又比其他种类的糖要快许多,属于“快速释放”的糖,会引起血糖快速波动,血糖快速上升,迅速下降,随之引发胰岛素、肾上腺素水平像荡秋千般大起大落,从而产生头晕、目眩、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行为改变。
血糖浓度的起起伏伏不仅对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造成干扰,同时也会影响他们的智商。要使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必须保证他们的大脑获得均衡稳定的葡萄糖补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过一项研究,以儿童为研究对象,一组为总人口中食用糖类及其他精制碳水化合物最多的1/5,而另一组为总人口中食用糖类及其他精制碳水化合物最少的1/5。结果发现,两组儿童之间智商的差距竟然高达25%。因此,要想拥有较高的智商,必需远离富含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食品。
全麦、蔬菜、豆类等含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以及水果等含有单一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其消化所需的时间要长于精制碳水化合物所需的时间。因为,这些食品中释放的葡萄糖不会大量进入血液,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进入血液循环。也就意味着这些葡萄糖会用作能量消耗,而不是被人体储存起来。这样一来,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就可以保持均衡,也不会导致情绪、行为及体力上的过度波动。
3.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 糖的代谢过程需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参与,如果糖摄入过量,大量的糖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l)和微量元素;同时糖含量高的食物往往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较少。因此,糖过量摄入会使孩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不足。
4.营养不良和肥胖 经常吃糖和甜点会降低味觉的灵敏度,对食欲也有抑制作用,加上其引起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所以常吃甜食的宝宝,会影响其味蕾的健康发育,日后养成偏好重口味的不良饮食习惯,出现厌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发生营养不良。有些宝宝对甜食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甜食对食欲的抑制程度,而出现食欲大增,甜食中往往有很高的脂肪含量,易引发肥胖、儿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合理地吃糖
虽然在正常情况下,日常饮食中的糖和淀粉已基本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现代饮食环境下,父母无法保证宝宝没有额外糖的摄入,应该根据宝宝的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和量。
0——6个月:小于6个月的小宝宝只能代谢乳糖、葡萄糖等简单的糖,所以只能吃奶;妈妈只要哺喂宝宝母乳或配方奶粉就可以了,不必再添加糖。
6——12个月:半岁以上的婴儿开始分泌淀粉酶,初步具备消化多糖淀粉的能力,因而4——6个月时,父母要及时为宝宝添加辅食。父母要购买成品辅食时,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食品,宝宝每天进食糖量不超过每千克体重0.5克,成人感觉有甜味的食物对宝宝来说已经偏甜;清淡的口味才是最健康的。
1——3岁:这一年龄段的宝贝胃肠消化功能进一步加强,能吃的饮食种类已接近成人,只要让宝宝均衡摄入谷物类、蔬菜和水果、畜禽肉类和鱼虾、蛋类、奶豆类及其制品,就能保证宝宝对糖、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
1——3岁的宝宝每天摄入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在10克左右为最佳,不要超过20——30克。像糖果、甜点、冰淇淋、甜饮料等高糖食品,可以用作对宝宝口味的调剂而偶尔食用,但不能天天吃。注意咯,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1罐可乐约含糖37克,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只冰激凌约含糖10克。
聪明地吃糖
多吃谷类和薯类
最好的能源是富含淀粉的五谷杂粮和薯类,其糖类被缓慢吸收,从而保持均衡的血糖浓度,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
搭配蛋白质、丰富纤维的食物
正餐或小心点心中的纤维和蛋白质含量越高,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释放速度也就越慢。纤维能够阻碍碳水化合物与消化酶之间发生作用,从而有效地减慢了糖类物质进入肠道的速度。而食物在胃中得不到完全消化,然后进入肠道继续完成其消化吸收过程,而蛋白质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恰恰是减缓这部分食物转入肠道的速度。由此可见,任何能够减缓碳水化合物进入血液的物质都是有助于保持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均衡的有益物质。所以,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与含有丰富纤维的糖类食品搭配吃是实现健康饮食的经验法则。
减少食糖摄入,养成清淡健康的口味糖的甜味可以改善食品口感,使宝宝容易接受,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吃点,特别喜欢在牛奶和粥中加入白糖,这样以来,孩子就容易养成偏爱甜食的习惯。平时控制宝宝零食的摄入量,含糖的点心,巧克力,果冻尽量少吃,让宝宝的饮食结构保持低糖化。
选择合适的吃糖时间
饱餐后、吃饭前2小时内、睡觉前,绝对不应给孩子吃糖或吃甜食。
聪明应对宝宝纠缠着要糖
宝宝喜欢吃糖,父母不妨跟宝宝做个约定,规定每周可以吃的量,以及吃糖的时间。比如春节期间,家里备有丰富年货,走亲访友时也免不了被请吃糖果。可以提前跟宝宝约好,一天只能吃一颗糖,两块饼干。
注意隐形的糖
除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垃圾食品,还有一些糖藏在大家不容易发现的地方。比如果汁和过甜的水果。果汁中富含维生素,对宝宝身体有益。但需要注意有些果汁中添加的糖分含量很高,所以,给孩子喝果汁时,要控制好量,每天不要超过150毫升,而且最好选用纯果汁。尽量让宝宝养成多吃水果、少喝果汁饮料的健康习惯。如果是过甜的水果,也不要过量食用。
(编辑:花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