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刚上任的新妈妈和新爸爸,不知道如何养育宝宝,下面总结一下家长育儿的一些错误观念,看一下您有没有?
牛奶过浓过甜
有的爸妈喜欢将奶粉调得过浓,糖放得过多,以为这样才营养,宝宝会长得更快。其实牛奶浓度过高,会使婴儿血钠浓度升高,血压上升,甚至导致抽筋;奶浓度过高还会引起宝宝便秘。糖过多会影响锌的吸收,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导致宝宝食欲减退,吸收减少,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推荐:一般每100毫克牛奶中加糖5——8克
牛奶喂养过多
有的宝宝只爱喝牛奶,不吃其他食品,爸妈也认为,宝宝喝的牛奶越多就越有营养。众所周知,牛奶中乳糖含量较多,宝宝摄入过量乳糖将影响消化、吸收,导致腹泻。牛奶中的磷含量过高,会“排挤”体内的钙元素,引发低血钙抽筋。牛奶含铁很低,吸收也差,仅为人奶的20%,喂牛奶过多会致使铁不足而发生贫血。
推荐:合理掌握喂牛奶的量十分重要,一般牛奶总量一天不要超过600毫升。
把蛋黄和菠菜当作最佳补血食物
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该从出生4个月后、最迟在出生6个月后开始吃含铁的辅食,以避免因婴儿缺铁而影响其脑部发育。
菠菜和鸡蛋的补血效果并不是最理想的。鸡蛋中虽含有丰富的铁,但在肠道的吸收率却很低。菠菜中的铁含量也远低于豆类、韭菜、芹菜等,并易在肠道形成不好吸收的草酸铁。因此,只用蛋黄和菠菜补血并不够。所以婴儿补铁话,不要只吃鸡蛋和菠菜,还应同时多吃猪肝、鱼类、肉类、豆荚类、芹菜、桃子、香蕉、核桃、红枣等在肠道容易吸收的富铁食物。而肉类与蔬菜同吃,能明显提高铁的吸收率。
限制宝宝吃硬的食物
年轻的父母常常担心宝宝乳牙的承受能力,总是限制他们对硬食的摄入,更有甚者是让他们避开硬食。但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婴儿出生后,其颌骨与牙龈就已发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体食物。乳牙萌出后,更应吃些富含纤维,有—定硬度的食物,如饼干、馒头片等,以增加宝宝的咀嚼频率,并通过咀嚼动作牵动宝宝的面肌及眼肌的运动,这样有利于宝宝血液循环的加速和颌骨与面骨的发育,对健脑和美容均有益。
从不让宝宝吃零食
儿童非常好动,整天活动消耗大量热能。因此,每天在正餐之外恰当补充一些零食,能更好地满足新陈代谢的需求。美国—份调查资料显示,孩子从零食中获得的热量达到身体所需热量的20%,获取维生素与矿物质占总摄取量的15%。所以说零食是孩子所需热量与养分的重要补充,零食和主食哪样都不能缺少。
爱吃零食并不是坏习惯,关键把握一个科学尺度。首先,吃零食时间要恰当,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不要在餐前半小时至1小时吃。其次,零食量要适度,不能影响正餐。另外,要选择清淡、易消化、有营养、不损害牙齿的小食品,如新鲜水果、果干、坚果、牛奶、纯果汁、奶制品等,不要太甜、太油腻。
常以甜饮料给宝宝解渴
饮料固然是用水为原料制成的,但它绝不能代替白开水解渴。因为,这些酸酸甜甜的饮料中往往含有甜味剂、色素和香精,而宝宝需要的真正营养却很少。这样,宝宝喝了非但不解渴,反而易有饱腹感,影响正常进食。孩子最好的解渴饮料莫过于白开水。为了增加口味吸引宝宝,可在白开水里兑一些纯正果汁。
维生素代替蔬菜
为了弥补宝宝不爱吃蔬菜,经常便秘的缺陷,爸妈买了各种维生素,代替蔬菜给宝宝吃。蔬菜不仅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还含有铁、锌、钙、铜等宝宝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蔬菜还有一种重要的成分,即大量的食物纤维,它能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牙齿清洁,有利于牙齿和牙龈的健康。
所以维生素不能代替蔬菜,蔬菜是消除宝宝便秘和龋齿的最佳食物。如芹菜、蒜苗、胡萝卜、玉米及海藻类食物等。
维生素A补充得越多越好
虽然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营养素,但它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过多服用会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婴儿每天服用5-1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A时,在半年内就可能发生骨痛、脱发、厌食等慢性中毒表现。
服用维生素A一定要按医生的指导正确服用。补充VA最安全的方法,是尽量母乳喂养、按月龄添加辅食,并注意在饮食中提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宝宝一出生就给补钙剂
现在很多父母担心自己的宝宝成长中缺钙,造成骨骼发育不正常、生长迟缓等,而纷纷加入“补钙大军”。事实上,在母乳或配方奶粉充足的情况下,钙的摄入量对婴儿来说是充足的。加上维生素D补充,提高奶中钙的吸收率,对预防佝偻病等钙缺乏疾病来说足够了,无需服用钙剂。所谓“母乳或配方奶粉充足”是指,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6个月以上,每天摄入母乳600毫升,或者配方奶粉600-800毫升。
给不需要补钙的婴儿服用钙剂,可能带来健康风险。过量的钙会减少铁和锌等营养素的吸收,增加缺铁和缺锌的风险。缺锌可能导致生长迟缓;铁吸收差,会使本来铁供给就不足的婴儿更容易发生贫血。不当补钙还会增加肾脏负担,干扰钠等元素排泄的平衡,对宝宝肾功能及其发育不利。
盲目刻意补锌
尽管缺锌能导致婴幼儿厌食、生长缓慢,作为一种微量元素,锌对宝宝的生长发育的确很重要,故有“生命的火花”之称,但宝宝生长发育每天的需求量并不大。对于不缺锌的宝宝来说,额外补充有可能会造成体内锌过量,从而引发代谢紊乱,导致宝宝出现呕吐、头痛、腹泻、抽搐等症状,并可能损伤大脑神经元,导致记忆力下降。过量的锌很难被排出体外,体内锌含量过高,还会抑制机体对铁和铜、钙等元素、维生素C的吸收,并引起缺铁性贫血;影响钙吸收的结果是使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差。
母乳中锌的吸收率高,可达62%。尤其是初乳含锌量高,平均浓度为血清锌的4─7倍。所以,为了避免宝宝缺锌,妈妈要坚持母乳喂养,至少让宝宝能喝上3个月的母乳,然后再逐渐改用配方奶粉或其他代乳品喂养。
过分担心孩子对营养的摄取
研究表明,只要小儿的味觉、嗅觉及对食物的口感发育正常,完全可从爱吃的各种食物中自然选出有益于健康的饮食组合,父母用不着过分担心。只要不过分受到人为偏见的影响,从长远看他们的饮食是能够达到平衡的。
父母对小宝贝所喜欢某种食物不必大惊小怪,过分关注和担心反会起反作用。同时,父母应对于米饭、牛奶、肉类、蛋类、蔬菜、水果等食物的营养价值有所了解。否则,便不能为小宝贝提供能够满足身体生长发育需要的均衡营养。
采取强制态度对待孩子“偏食”
宝宝已对食物表示出喜厌,这就是最初的“偏食”。但这种现象是天真的,不能同真正的偏食相提并论。因为,宝宝在这个月龄不喜欢吃的东西,很可能过一阵又爱吃了,这一阶段的宝宝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所以妈妈不要非常在意,以致采取强硬态度,应正确对待最初出现的“偏食”。不然,会在宝宝的脑海中留下不良刺激,以后很难接受这种食物,导致真正的偏食。
(编辑:花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