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对中国奶粉市场的挤压已经给你本土的乳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长期作为中国市场消费主力的国产奶粉,受多重制约因素影响,市场表现更是提襟见肘。
洋奶粉全线布局
本土乳业面临的不仅仅持续攀升的CPI带来的涨价压力。
今年早些时候,外资品牌奶粉再次大举入侵国内市场,在高端奶粉市场份额迅猛增长到70%~80%。不仅仅是高端市场,进口奶粉也抓紧向二三线市场挺进。据媒体报道,在垄断了一线城市奶粉市场后,美赞臣、雀巢、惠氏、多美滋等洋品牌通过改变包装、细化产品等运作手法迅速抢占此前由圣元、伊利等国内品牌占据优势的中低端市场。
与洋奶粉的市场急速扩张相呼应,是消费者对洋奶粉近乎一边倒似的“偏好”。记者采访中发现,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改变是个主因。不少消费者在被问及给孩子选择何种奶粉时,很坚决地回答“进口的”。
一个相关事实是,目前连乡镇百姓都想方设法购买进口奶粉,进口奶粉对国内乳品市场已经形成蚕食之势。而更令人担心的是,在洋奶粉围剿国内乳品市场的背后,最终将危及中国奶业及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已陆续进入冬季,原奶产量大幅减少,一些依靠本土奶源的乳企将进一步生存艰难,同时又受到CPI压力的影响,洋奶粉价格还将上涨。
中国乳企需要涅槃重生
与此同时,面对众多洋奶粉挤压的国产品牌,正在经历变革的阵痛。
为了提升国内乳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2010年,相关部门重拳频出,先是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2011年年底前完成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建设”。再是国家质检总局《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紧接其后,细则对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提出要求,要求生产企业应对产品自行检验,检验项目包括蛋白质、维生素、菌落总数、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等各类指标共64项。
新规对大多数的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道生死符,但从中国乳业发展的大局来看,是规范奶粉市场,增强中国乳企整体竞争力,恢复市场信心的重要举措。业内纷纷预测,对伊利、圣元等知名乳企来说,由于其雄厚的资金基础,所用的设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规将是其借机迅速发展的良机。
这一点在采访中也得到证实。圣元有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该公司早具备新规所要求的自检能力,而且生产、原料采购、出厂等制度也都符合新规定,并实现对产品进行批批检测,以保证产品质量。
本土乳业何以解压突围
“洋奶粉与国产奶粉的营养价值并无差异,消费信心是影响国产奶粉发展的最大障碍。”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姜微波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洋奶粉可能在生产工艺上比国内的乳品企业先进一些,事实上,理性的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支持一直不减。
与姜维波持类似观点。有乳业专家认为,国产奶粉的利润空间一次又一次被压缩,在洋奶粉大举布局二三线城市和通胀压力下,国产奶粉或将提高旗下产品价格以缓解日益严重的成本压力。“对国产奶粉而言,涨价或许能解决燃眉之急,但却并非长久之计,实行产品结构优化、进军中高端市场才是扩大盈利空间最有效的方法。”乳业专家说。
本土乳企正在艰难改变这一格局。一份来自多家母婴网站的“2009妈妈最满意婴儿奶粉排行榜”显示,圣元、伊利等国产品牌均已入围十大之列,成为消费者最满意的品牌之一。
事实上,本土乳企正在通过改变质量来实现企业的涅槃。以目前在乳业市场表现活跃的圣元为例,其通过进口法国、新西兰等优质乳品原料,引进国际先进的全套干混系统,建立30万级GMP现代智能化生产线,在品质上已经是可与洋奶粉分庭抗礼的产品。
圣元公司董事长张亮表示,“企业经营的核心不单单是提供给消费者一份好产品,更重要的是通过向妈妈们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让妈妈们更多一份骄傲和安心。”
可以看出,本土乳业需要更多的努力,让自己的实力变得更加的强大,重新占领国内奶粉市场。
(编辑:海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