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才艺学习一直是倍受家长们重视的,其实对孩子的才艺学习,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观念。尤其是要抛弃两个传统观念的影响。
学习琴棋书画常常被认为是比较地道的审美教育,尤其是参加过琴棋书画级别考试的孩子,就更应该是接受了具有专业水准的审美教育了。其实未必如此,这是因为审美教育不等于学习琴棋书画,审美教育要比知识和技能教育站位更高,知识多、技能熟与审美水准并不是恒等关系。
现在学琴的孩子很多,虽然媒体上报道的一些极端事例——有的孩子为逃避学而出走、破坏钢琴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的手指,但大多数孩子还是很听家长的话,在紧张的学习时间里留出学艺的时间,然后按照家长的要求参加一级又一级的考试。但是我们会发现,不少家长对孩子学琴的认识和定位是很低的,把高雅的审美教育下降为机械的技能训练,对孩子的培养也忽略了更高一层的意义。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有了一技之长,长大了至少多了一个竞争或谋生手段,至于维持孩子的兴趣和激发孩子的灵感,则是他们很少考虑的。这种功利主义的观念和做法是不足取的。因为一个指法不到位,严厉指责孩子“你怎么那么笨”或“你怎么那么不用心”等等,如果孩子因此而丧失兴趣或信心是很不值得的。弹琴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心智活动,尤其是在注意力的分配上:既要读谱,又要看谱,还要搞准指法,有时还要纠正已经形成的错误,一双眼睛、一个脑袋同时要干这么多事情,也确实难为孩子的了,而这一复杂技能的熟练掌握需要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而考级势必要求孩子弹一个曲目很多遍,为一个指法而练很多遍,这样反复做同一件事情是很单调的。民就是这个原因,很多孩子一开始很喜欢弹琴,后来就厌恶了,因为他们从中得到的不是性情的陶冶的愉快的情绪,而是由家长唠叨和吵骂引起的焦虑、烦躁、单调、无奈甚至失望和厌恶。
把体、音、美作为孩子将来的谋生之道,贬低了艺术审美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当家长看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现问题而又十分急躁的时候,就要时常提醒自己:这一切都是手段,使孩子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他较高的人生境界、达观的人生态度、完善的人格结构,使孩子具有综合素养,让孩子在多才多艺的个人背景下享受生活、表现生活,甚至创造自己追求的一种存在方式。不应把琴棋书画下降为一种谋生手段,浪费其丰富的教育资源。
(编辑:海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