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肿症是威胁宝宝生命的一大忧患,家长做好疾病的预防,是避免疾病发生的关键。为宝宝健康护航,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针对疾病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新生儿硬肿症呢?
引起新生儿硬肿症的原因
一、病因:
1、新生儿自身特点: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血管丰富,容易散热。
2、周围环境温度过低,散热过多,棕色脂肪耗尽,体温下降。
综色脂肪:新生儿特有的组织,寒冷环境中急需产热时的主要能量来源。
白色脂肪:饥饿时的能量来源
3、严重感染时,体温不升。
二、机制:
(1)皮肤硬肿:
因上述塬因,皮下脂肪凝固而变硬,低温时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易发生水肿。
(2)低体温引起的其他并发症:
①糖代谢不完善:
病初可出现高血糖,后期因糖消耗增高,继而出现低血糖。
②酸中毒:
唿吸性酸中毒:唿吸减慢,有时唿吸暂停。
代谢性酸中毒:营养进入量不足。
③凝血障碍,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减少,肝素样物质减少。
④循环障碍:
低体温时:周围循环阻力下降,血液淤滞,组织缺氧。中心血循环量减少,心率减慢,尿量减少。
复温时:血循环量增加,如尿量不随之增加,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甚至发生肺水肿和肺出血。
新生儿硬肿症症状
新生儿硬肿症是在新生儿时期发生的周身或局部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兼有水肿,并伴有体温低下。生 活能力降低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或室温过低。保温不良的早产儿或低体重儿,也可在 感染。产伤。窒息之后发生。本病大多数在生后不久或生后7-10天出现症状,主要表现如下。
(1)“四不症”
吸吮无力,不能吸吮为“不吃”;哭声微弱。少哭为“不哭”;面部表情消失,肢体活动减少为“不动”; 体温常降低至31-35℃之间,甚至26℃左右为体温“不升”。
(2)冷、硬、肿
轻者是局部发冷,重者全身皮肤发凉,此为冷;皮下脂肪多的部位皮肤变硬,表面光滑,用手不易捏 起来,且呈暗黄色或青紫色,此为硬;某些部位用手按压可以有凹陷,此为肿;其硬肿往往先出现于小 腿。大腿外侧,以后双下肢逐渐延至臀部以至胸。腹。上肢及面颊部。眼部。手心。足底皮肤常不变硬 。
新生儿硬肿症强调早期综合治疗。轻症经正规治疗多能治愈;重者虽经正规治疗,仍有部分换儿最终 因呼吸循环衰竭或并发感染。肺出血而死亡。
新生儿硬肿症的预防措施
预防疾病的发生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对新生儿硬肿症的预防就应正了这一点。该病症对新生儿健康可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者会引起多种器官功能损害。下述五点主要预防措施是每个家长都要好好学习的:
①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产前检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
②寒冷季节和地区应为产房装配保暖设备。
③新生儿一旦娩出即用预暖的毛巾包裹,移至保暖床上处理。
④对高危儿做好体温监护。
⑤积极早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不使发生硬肿症。
(编辑:阿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