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三岁了,看起来挺机灵的,可是说话的时候总是结结巴巴的,害怕他将来会成为口吃,这可怎么办才好呢?
说话结巴是孩子学说话中常见的问题。引起孩子说话结巴的原因很多。对孩子来说,想出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意思并说出来,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尤其是2岁半—3岁的孩子,他们脑子里的想法远比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大得多。所以,整个学前期间,不少孩子都很难平静而流利地说出他们的想法,尤其在激动和悲伤时更为突出,如果粗心的父母对孩子的喋喋不休很不耐烦,那么,孩子有可能养成不厌其烦地说了又说的习惯,以确信父母把他们的话听进去。也有的孩子害怕其他孩子取笑,对用词会感到紧张和犹豫,也会影响他们的表达。
有的父母对孩子说话过于敏感。孩子偶尔的结巴和重复在他们听来就显得特别刺耳而清晰。由于十分警觉,父母的面部表情及说话时的语气等就会把心情流露出来,使孩子也会紧张起来。父母往往会告诉孩子“慢慢说”、“再说一遍”、“别着急”等等。而孩子则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没让对方满意,说话会更加犹豫,下次再要对爸爸妈妈说什么的时候,总要担心一张嘴又说得不对,会更感到开不了口。这样,他说话真的给打乱了。其实,有些结巴之处,如果父母不去理会它,孩子会自然而然地说顺的。
那么如何使孩子的“口吃”好转?怎样预防?
要允许孩子按小孩子的方式说话。因为孩子正在学习和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得不对或不好的时候,千万不要取笑他,否则会增加他的紧张和不安。
行为上要允许孩子以小孩子的方式行事。过高地要求孩子保持整齐、洁净,表现得有礼貌、安静和服从,孩子会产生心理冲突并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往往表现为语言障碍,甚至不愿说话,因为说的话与孩子自己所想密切相关,其心理状态会影响到语言的流畅表达。
孩子说话时要注意倾听,毕竟谈话是双向的:一方说,一方听。如果你注意认真聆听孩子说的话,孩子会大受鼓舞并有受重视的感觉。而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孩子被排斥于大人们的谈话之外——比如吃饭,客人来访、妈妈接电话等时候。应该注意谈话时尽量把孩子带进来。
不少父母喜欢强迫孩子在陌生客人面前唱儿歌或表演。这时孩子对开口说话有一种很强的自我意识,会显得很不自然,可能会有点结巴。而一两个对他很友好的客人或他很熟悉的邻居愿意做他的忠实听众,认真地听他说话时,他会很乐意地把自己脑子里所想的东西流畅地告诉他们。
可以经常给孩子读书,陪孩子唱歌、交谈,一起做做文字游戏、猜谜语,说绕口令。这些活动既有趣又有益。孩子在同大家一起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可以收获很多。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很有价值。
(编辑:灰太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