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儿童商业活动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儿童的权益理应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如今社会存在的过度消费儿童现象却让人们很是震惊。
近年来,儿童参加商业活动的情况并不鲜见,“童模”已经形成规模不小的产业链。在一些电视节目和广告中,也不乏儿童的身影。一项调查显示,98.9%的认为社会存在过度消费儿童的现象,67.3%的人认为整个社会应切实保障儿童的权益。
“最小女演员”也好,“最嫩车模”也罢,当年龄成为比较优势,当“卖萌”成为惯用伎俩,当“亲情牌”成为灵丹妙药,在商业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模糊边界里,在自愿和强制的暧昧关系中,儿童被置放在一个又一个公共空间里,儿童被安排一个接一个的社会角色,空间错位和角色冲突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过度消费儿童既是当前社会过度商业化的结果,也是教育功利化的产物,还是儿童权益保障缺失的表现。儿童成为商家计功谋利的工具,成为家长获取社会认同的筹码。
正如思想家卢梭所言,“在人生的秩序里,儿童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有其存在的特殊价值,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才是儿童应有的生命成色。当小女孩对烫卷发喷香水乐此不疲,当小男孩对穿西装打领带情有独钟,“成人化”的气息越厚重,童年的自主性就越稀薄。
在畸形的商业文化的刺激下,在错乱的价值观念的指引下,在缺失的市场监管的宽容下,过度消费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断地进入公众的视线。那些被过度消费的孩子,与其说在娱乐我们的眼球,还不如说是在刺痛我们的神经。
毕竟,背离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准则,即使取得了短期的利益最大化,也必然会损伤长期的发展前景。只有树立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只有促进儿童权益保障从形式关切走向实质普惠,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才会回归本位。
(编辑:暖羊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