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关了,国产牛奶也过年,纷纷在年关对产品进行调价,多款牛奶普遍上涨5%-10%。对此,消费者呼吁厂家涨质量。
超市刚更换新价签
在年底打折促销不断的大环境下,牛奶涨价尤为惹眼。有报道称,从元旦起,三元部分常温奶将涨价,涉及百利包纯牛奶、利乐枕纯牛奶、极致全脂牛奶、极致低脂牛奶等9个品种,幅度每箱涨1―2元不等。部分超市称,已接到了伊利、蒙牛、光明几大品牌上调液态奶价格的通知,每箱涨幅在2元左右。
今年,本地品牌调价比全国性品牌更加强势。风行早于去年12月1日起,在广州就已全面调整旗下占比16%的12个单品价格,其中瓶装鲜奶从3.3元-3.5元的建议价调高到3.6元,瓶装酸奶则由原来的3.2元调高至3.3元,最高上调幅度接近10%。
燕塘宣布从今年1月1日起,旗下的巴氏鲜牛奶全部提价0.3元,常温奶则提价0.1元左右。原价99元/30瓶的瓶装鲜奶,提价至108元。香满楼给出的提价幅度在5%左右,旗下的鲜奶、水牛奶、酸奶等产品全线涨价,原价3元/盒的鲜奶,元旦以后将变成3.5元/盒。
记者日前走访广州市内超市,刚刚调价的6盒装燕塘纯牛奶的货架已被贴上了黄牌的“特价”标签,标价为19.8元,据现场一位每月都来购买牛奶的顾客称,上月该产品价格还是14.9元。同时,香满楼6盒装纯牛奶价格也由原先的15元涨到了17.5元,香满楼250ml纯牛奶单盒价格上涨至3.2元,而伊利、蒙牛的同类产品分别为2.4元、2.5元。记者留意到,多家超市内调价乳品的价格标签的打印日期都显示为今年1月3―7日,旧标签刚刚被替换。
据了解,光明、蒙牛、伊利去年元旦也曾集中涨价一成,燕塘和风行当时同样上调了入户奶订价。
技改投入增加成本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何小唐解释,包装等原材料的涨价、奶源价格波动,用工成本的提高、物流成本的增加等造成涨价。蒙牛集团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卢建军表示,调价理由为“每年都有部分产品进行微调”。伊利集团给予的答复是,受原材料影响,调整了北方部分市场的个别小品类产品价格。
“国内奶制品的成本主要包括添加物、奶粉和包装,而这三块的价格最近都是下降的。”着名乳业专家王丁棉说。以奶粉为例,2011年9月前,进口奶粉价格为每吨3.6万元至3.7万元,9月后降到3万元上下;国产奶粉价格也从9月份前的每吨2.9万元至3万元降到了现在的2.6万元上下。
财报显示,伊利股份2011年前三季度收入和净利润达290亿元和1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和137%;蒙牛股份2011年上半年纯利润亦同比增27.6%至7.898亿元。数据表明,企业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消化成本。
风行牛奶营销部部长胡强表示,虽然今年主要材料的价格上涨不是很明显,但是今年公司提高了对设备整改的投入,例如针对以前入户瓶装奶漏奶的现象,特地改进了瓶盖的工艺技术,实现瓶盖密封,提高了产品的安全度。
业内人士称,2011年乳业大整顿大幅提高了准入门槛,特别是对生产设备、检测实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各个品牌都在生产许可证重审中投入了很大的成本购置先进的技术设备、检测仪器等,这些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的花费也都要打入成本中由消费者埋单。此外,乳业连年质量风波不断,导致每年用于维护品牌的广告宣传费用大幅度增加。
消费者呼吁涨质量
搜狐新闻频道的“搜狐侃事”就本轮牛奶涨价做了一期讨论专题,其中获得高票支持的观点之一是“现在什么都涨价,牛奶跟着涨,本来也是稀松平常。但问题是,请问这质量能跟着一起涨涨么?你要是连质量都不能保证,还涨什么价?”
可悲的是,比上述观点得票更高的支持率排名第一的观点是“这年头谁还喝牛奶,谁就真是‘勇士’……别说涨价,就是降价,我也不会去喝这些质量靠不住的牛奶了。”消费者的严重不信任,令国产牛奶很难走出“冬天”。
受年底负面消息影响,液态奶整体销售出现滑坡。一大型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液态奶整体销量明显下滑,相关品牌受影响更明显。记者看到,尽管各种液态奶都在明显位置设置了促销台,但鲜有顾客问津,显得门庭冷落。上述人员表示,纯牛奶是常温奶中的基础产品,一旦出了问题,会影响整体销售。不仅纯奶销量下降,其他早餐奶、果汁奶等也受影响。
市民魏先生在常温奶柜台转了转,最终还是到冷柜选购了一款日本酸奶产品,他说:“牛奶总是出这个事那个事,真的没信心了,我就找印象中还没怎么出过问题的产品买。如果企业肯花心思把控好质量,就算成本高我们也愿意付钱,但你光涨价继续出问题让人接受不了。”
(编辑: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