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孩子 正确建立规则秘籍大法

http://www.hxytw.com 2019/6/20 阅读数:20448

  很多人都说,孩子1岁之前不需要讲规则。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又不全对。所谓“不讲规则”,说的是不要硬生生地讲规则的条例。这样做,孩子不仅听不懂,而且还会伤害他的安全感。但是,立规则的预热是需要做的。

  第一个要做的是,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规律、稳定的作息习惯。好习惯其实就是守规矩。所以,从孩子出生起,到1岁,父母该做好的一件要紧事,就是给孩子一个安稳、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一个固定的抚养人。

  头一个月开始,就需要逐渐地帮孩子区分白天、黑夜,白天就多陪孩子玩儿,到了晚上,就尽量保持平和、舒缓的节奏。

  日常生活中,要为孩子安排好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为孩子提供安稳的生活节奏,比如到点睡觉、饭后就散步、定期带孩子出门HAPPY,睡前放音乐等等。

  其次,就是要跟孩子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最好自己带,不要撒手不管,完全交给老人。父母如果在孩子早期不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后面往往会花更多力气去进行弥补。

  第三,这个时候的孩子,大人做好安全防护,多用夸张的表情和言语去跟孩子互动。6个月以后,孩子开始坐起来,慢慢会爬,会走,随着活动能力的发展,探索能力也进一步增强。这个时期,孩子慢慢懂得了察言观色,他们会根据大人的表情来判断探索动作是否安全——他们知道微笑表示赞许,而惊恐或者生气的表情,会让他们撤退或者犹豫不决,这个时候,可以用表情来让孩子感受规则。

  同样需要提醒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并不能理解“不”的含义,所以,避免让孩子陷入危险之中,不需要大声说“不”,把他抱起来并带他离开危险的地方就好了。

  TIPS:

  为满足孩子自由探索的需求,父母需要消除家里的安全隐患,比如电插头、尖锐的桌角等,都要有充分的安全措施。危险物品和贵重物品,也要远离孩子的视线。

  1~2岁,利用秩序感建立初步的规则

  通过前期有规律的养育,孩子一般1岁以后,会渐渐表现出对秩序的敏感。一些孩子就会开始对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或物体摆放的空间等,出现近乎执拗的坚持。比如,进门时拖鞋必须放在某个位置,谁的手机响了必须由谁来接电话,吃饭时全家人必须坐在固定的位置,一旦出现变动,就会特别敏感,甚至大哭起来。

  可以说,秩序感是规则意识的初步形态,并由此逐步上升为对规则的要求: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规则。

  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满足孩子的秩序感,并利用秩序感建立初步的规则。如果孩子的秩序要求是合理的,那不妨接纳他的情绪,并尽量满足他对秩序的要求,顺应其秩序感发展的需要。对于原则性的需求,如果不能够满足宝宝,就需要灵活变通,通过拥抱共情、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平息宝宝的情绪。

  这个阶段的孩子,秩序敏感性常表现在对顺序、生活习惯以及物品的要求上。因此,家里的日常用品最好不要随意更改它们的位置。同时,可以引导宝宝自己收纳整理玩具,建立用完东西归还原位的规则,让宝宝养成整洁有序的习惯。

  2~3岁,别和独立期孩子硬碰硬

  2岁以后,孩子进入了规则的敏感期,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帮孩子建立规则。不过,孩子同时也进入到第一个独立期,或者称为叛逆期。他们不喜欢被安排,而是更多地想感受和表现自己的能力——尝试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即使做不好,也不要父母帮忙。父母越阻止的事情,他会做得越得劲儿。所以,在规则的执行中,别跟孩子硬碰硬,换个思路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规则。

  比如,孩子玩垃圾桶,父母看见后大声呵斥:你不能这样做,脏!这一反应就会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下次孩子想起来的时候,还会去玩垃圾桶,因为玩垃圾桶的乐趣又增加了一个:可以刺激爸妈。其实,当孩子在干什么“坏事”的时候,父母只需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就行了。孩子很快就会忘掉自己刚刚在“钻研”的东西,这就是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神奇之处。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很快,他完全能够理解说“不”的含义,对于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也会果断地说“不”。这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所以,如果要和孩子说“不”,首先要允许孩子说“不”。这样,孩子才有说“不”的安全感。同时,爸妈还应帮助他将喜欢和不喜欢的事物分开,给他选择的权利和能力。当孩子的界限得到尊重,他才会尊重并能接受别人向他们说“不”。

  这个时期,不建议过多地设立违反规则的惩罚,因为这样的负强化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在孩子违反规则的时候,让他承担自然的行为结果就好。

  TIPS:

  1。规则要清楚、具体,让宝宝容易理解,让他知道可以做什么,而不只是他不能做什么。比如,“你生气了,可以打毛绒玩具或枕头,不可以摔妈妈的手机”,而不是“不要乱扔东西”。

  2。多建立正面的规则,避免使用消极地责备、威胁和抱怨,如,“为什么你总是在床上吃东西?”“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你不要总是……”

  3。立规则的过程中,爸爸卷入,孩子的规则会建立得更好。

  4。不要在孩子哭闹的时候讲规则,在他哭闹的时候,听不进任何话。这时候,先共情,等孩子心情平复下来再立规矩。

  5。给孩子抉择的时候,提出来的条件,一定是你做得到的,不能开空头支票,孩子才会清楚地知道家长讲话算话,慢慢地,亲子之间才会有相互的信任和默契。

  6。有时候,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建立规则更重要。

  3~6岁温柔而坚定的制定规则的界限

  3岁以后,孩子开始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接触到了更多的规则,开始了最初的社会化过程。同时,孩子的安全感也基本上已经建立好,并慢慢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良行为。

  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理解为什么有这样或那样的规则,应该怎样处理矛盾才能不被惩罚。接触到陌生的人或者环境的时候,他们会观察和尝试各种行为,并通过了解行为的后果,来判定规则的边界。

  爸妈可能会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太淘气了,总是要在父母的眼皮底下,故意做一些坏事。其实,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想看看规则的边界在哪里。所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以及对同一种行为的反应应该是一致的,这样才有助于强化适宜的行为,抑制不适宜的行为,孩子才能逐渐将规则内化,形成自觉的、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有些爸妈,经常一时心急,就噼里啪啦给宝宝一顿训。训过之后又觉得愧疚,再加倍补偿宝宝,这样的教养方法往往会让孩子不知所措,甚至也会变得情绪反复起来。还有些隔代教养的家庭,爸妈和爷爷奶奶的规则执行标准往往不一致,也容易造成孩子找不到规则的真正边界,而成为“两面派”。

  在坚持规则的过程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父母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失控,不要对孩子的行为反应过大,甚至是采取体罚等方式。这都属于负强化,最后只会让孩子发现,扔东西是可以引起妈妈的一系列反应。别忘了,孩子在探索这个世界,父母也会是探索对象。

  所以,制定规则的界限,父母需要既温柔又坚定。

  TIPS:

  这个阶段,孩子仍然处于自我意识的建构过程中。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孩子和同伴发生冲突的几率会比较大。父母需要帮助宝宝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化秩序:

  1。不能有粗野、粗俗的行为。

  2。别人的东西不要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编辑:华夏婴童网)

红星婴童网公众微信号
标签:0-6岁孩子 正确建立规则秘籍大法

关于我们企业文化公司宣传服务范围宣传推广企业合作友情链接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招聘信息RSS订阅专题首页

版权所有 红星婴童网【WWW.hxytw.com】CopyRight @ 2012-2017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09082350号  
本站是专业提供婴儿用品招商儿童用品招商孕妇用品招商婴童店加盟孕婴童早教加盟孕婴童用品等其它名牌孕婴童及其相关产业的招商平台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 
电话:14700496243
  诚信网站     wlzp   网站信誉良好   zytz   315cxdw   sf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