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中,维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素,它既不供应能量也不构成组织,主要是起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因此每天的需要量并不多,但绝对不能缺乏。
宝宝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比成人相对要多,但由于膳食比较单调,很容易缺乏维生素。
维生素流传最多的误区
误区一:水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只有柑橘类水果,如柠檬、橙、橘、柑橘、山楂、鲜枣、柚子和草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平时常吃的苹果、生梨、桃子、西瓜所合的维生素C并不多,每100克中大多在10毫克以下,远低于苜蓿(102毫克),荠菜(68毫克),辣椒(50毫克)等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
误区2:经常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就不会缺少维生素
新鲜的柑橘类水果和有色蔬菜中合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后者在体内可转变成维生素A,但是蔬菜和水果中缺少其他种类的维生素,因此单吃蔬菜和水果是远远不够的。
误区3:不吃蔬菜,多吃一点水果就行
蔬菜中合有较多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及一些特殊成分,如葱里的辣椒素、姜里的姜油酮、大蒜里的蒜素、萝卜里的淀粉酶等;水果则合有较多的果糖、有机酸以及可溶性纤维如果胶等。二者不能相互代替。
误区4:维生素是补品,多吃一点没关系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每日仅需几个微克(如维生素K)到100毫克(如维生素C)。摄入过量的维生素,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会引起中毒。如维生素A过多,引起烦躁、头痛、呕吐、皮肤搔痒、视物不清、肝脏肿大;维生素D过量,会造成多脏器点状钙化和多尿;维生素E过多,会导致出血倾向等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维生素也不能吃得太多。
误区5:用大剂量维生素C来代零时多元维生素
各种维生素的功能各不相同,因此维生素C不能代替多元维生素。随着维生素C摄入量的增加,其吸收率会逐渐降低,未被吸收的维生素C,会刺激肠道引起腹痛、腹泻。即使吸收入血,也会很快从小便排出,因此不宜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
误区6:可以用果汁来代替新鲜水果
果汁饮用方便,口味诱人且久藏不坏,但其所合的营养素与新鲜水果相比,则相去甚远。因为果汁中只有很少部分真正来自于天然水果,其中大部分是由糖分、香精和色素所组成,即使添加了少量维生素C,也因溶解在水里,极易被氧化破坏。因此,果汁不能代替新鲜水果。
宝宝最容易缺少哪种维生素?
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有所不同:2岁以下的宝宝最容易缺乏维生素D,因为日常食物所含的维生素D不多(一天不会超过100单位),与推荐量相差甚远,婴儿受阳光照射的机会也不多,无法合成足量的维生素D,即使是母乳喂养,也难以幸免。缺少维生素D后,钙吸收不良,成骨障碍,宝宝出现烦躁、夜惊、多汗、枕秃、骨骼畸形、动作发育迟缓等佝偻病症状。因此从出生后2周起,宝宝就该补充维生素D。
2岁以后的宝宝以维生素A和维生素C缺乏多见。
补充维生素应该是大剂量补充还是小剂量均衡性地补充?
如果确诊是某种维生素缺乏症,如夜盲症、脚气症、坏血病,则应针对性地给予较大剂量的维生素A、B1、C。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宝宝都是症状很模糊的,都是程度不严重、诊断很困难、治疗少依据的轻度缺乏,即亚健康状态。一般主张采用小剂量均衡性地补充,这样既不会过量,造成中毒,也不会漏掉某种维生素使之仍然缺乏,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宝宝出汗多,需要多补充一点维生素吗?
部分水溶性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确实会从汗中流失,这也是造成夏天宝宝食欲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适当多补充一些水溶性维生素还是必要的。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