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带儿子看图画书,林楠便有意通过网络与妈咪们交流亲子阅读经验,可很多时候,她都会产生深深的挫败感:人家宝宝一看就30分钟,一天能看十几本书,我们家孩子怎么就是坐不住,才2分钟就把书推开?
让孩子爱上阅读,从小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父母们正是抱着这样的初衷开展亲子阅读的。然而如果这样的愿望太强烈,抑或急于看到成效,便会不自觉地把亲子阅读变成一项家庭任务。即是任务,就要看到结果,别的孩子能做到90分,自己的孩子只能做到30分,心里肯定有落差,或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或是抱怨孩子差劲。
太有目的性,会让阅读流于形式,失去快乐。没有快乐,读书的热情自然大打折扣。其实,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也会因个性、喜好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阅读特点,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对书的感觉,不勉强孩子做到什么程度,也不轻意断言孩子不喜欢书。事实上,亲子阅读的成效,往往是无形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看不到孩子的“进步”,然而只要父母用心给孩子读书听,长期浸染中孩子一定能受益。
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秩序感、安定感,比如起床上、洗漱、吃饭、上课、睡觉,从非日常活动中放松身心、寻求美和刺激,亲子阅读就是这样一种非日常的精神享受。
打开一本书,让它带你的孩子进入或温馨,或梦幻,或幽默,或离奇的美妙世界,这就是阅读最重要的目的。用阅读的方式打发时间,让亲子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父母抱着这样的想法,便能轻松地与孩子享受阅读乐趣,而不是把它变成一种负担。
父母都会下意识地找本绘本跟孩子一起读。
绘本的确可以帮助孩子增益,却不一定是父母所认为的那样或是以父母所认为的形式呈现。好的绘本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意义往往隐藏于故事中,并以文字、插图的形式,诉诸孩子的心灵,孩子不说学习或体会到了什么,但自会从中汲取营养。
过于强调绘本的教育意义,会干扰孩子对绘本的欣赏,自然也无法将绘本的真正内涵传达给孩子。
别用提问干扰孩子阅读
和父母一起看绘本,本来是件非常快乐的事。但“那是什么”、“小兔子怎么了”、“有多少只小鸟”、“小猫为什么钓不到鱼”这看似帮助孩子更好阅读的问题,时常打断孩子的思路,使他们不得不跟着父母的思路走,把注意力放在回答问题上,便无法从容地按自己的方式欣赏绘本,这样的亲子阅读方式大人累、孩子烦,最终绘本变成“教材”孩子越来越讨厌读书。
如果你越俎代庖——就无法引起孩子的心灵共鸣
佳佳这段时间总反反复复看那几本书,妈咪觉得有必要给她介绍几本新书,于是抽时间去了趟图书馆,精挑细选找了几本她可能会喜欢的书,然而借回家后,佳佳一点都不感兴趣,随便看几眼就扔到了一边。父母都乐意给孩子选书,可明明挺有意思的书,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喜欢?还有的父母,按照专家推荐买来适合孩子年龄的经典绘本,可孩子却更喜欢那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书。一腔热忱付之东流,不解的同时,父母或许还会抱怨孩子的欣赏水平差。
成人与孩子在思维模式、生活经验、情感诉求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无论父母还是专家都只能尽力帮孩子推荐合适的读物,仅仅是推荐,要不要看还要尊重孩子,因为孩子才是亲子阅读的主体。父母在选书方面为孩子把把关是必要的,但也要给孩子空间。比如,某出版社出版的《小猫钓鱼》这本书,小黄猫钓鱼时去扑蝴蝶,所以没钓到鱼,妈妈告诉它做事要一心一意,小猫专心钓鱼,果然钓到了。孩子心灵对美的事物有着很强的吸收力,比起那些具有美感的文字或插画,单调的寓意讲述较难引起孩子共鸣,况且比较小的孩子还未发展起抽象思维能力,根本理解不了寓意内容,自然也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