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很多父母都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喜欢调皮捣蛋的多是男孩,总被老师请家长的多是男孩,让父母操心更多的一般也是男孩……对于男孩的“顽劣”行为,有些父母似乎并不理解,甚至会批评打骂。在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看来,男孩的这种行为特征,可以说是“天生存在”,家长切不可强行压制,以免伤了孩子锐气。
男孩体内多巴胺分泌旺盛,流经小脑的血量也更多。多巴胺可增加冲动和冒险行为的概率,而小脑是控制行为和身体行动的,所以男孩更爱动、爱挑战,脾气也更大一些。同时,男孩的胼胝体(连接左右脑半球的纤维素束)与女孩的体积不同。女孩的胼胝体能容许两个大脑半球间进行交叉信息处理,可以同时完成多项任务,而男孩同时只能做一件事。这就是为何男孩在玩耍时或做其他事时,对老师、家长的话置之不理,就像没有长耳朵似的。很多男孩为此遭到过不少训斥。杨健表示,与男孩相处,更多是要尊重、理解并掌握教养技巧。
脾气大,尝试巧妙“制服”。男孩的情感控制能力发展比女孩慢,可以将培养自控力融入到他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很多男孩经常喜欢在超市哭闹着买计划外的东西,家长可在进超市前告诉他今天需要买什么,如果看到喜欢的,可以回去商量后下次再买;如果他发脾气的话,马上将他带离超市。
喜欢“打闹”,就让他去“打”。4岁左右时,男孩身体内的睾丸激素激增,开始变得淘气好动,对战斗、英雄行为及冒险游戏产生兴趣。这时,家长要允许男孩去“打闹”,只要他的打闹没有造成不良后果,就不用刻意压制。但如果存在欺负他人的情况,家长就应制止和惩戒。惩戒并不代表打骂,可以适当剥夺一些属于他的福利。比如,本来要带他去游乐园,但由于犯了错误就不再去了,直至改正错误为止。
听不进唠叨,父母学着适时沉默。很多男孩对父母的唠叨很反感,为了面子、自尊心,希望试图摆脱大人的控制。“养育孩子‘说教无用’,尤其是小孩子,专注力差,父母明确、简短的回答比长篇大论的讲道理更有效。”杨健表示,唠叨、强迫他们必须听话的后果,很可能会“激发”出他们的逆反心理,使其性格变得急躁。
贪玩,爸爸多陪一陪。在家庭中,妈妈更多地承担着照料孩子的责任。男孩天性爱玩,可受母亲思维和教养方式影响,那些不离妈妈左右的男孩逐渐变得乖巧、顺从、循规蹈矩,缺乏阳刚之气和探索精神。但如果父亲多参与到男孩的教育中来,会潜移默化地增加他们的阳刚之气,让孩子变得大胆,敢于尝试新事物。
(编辑:华夏婴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