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一直是配方粉行业研究和学习的对象,对母乳的研究为婴配粉配方的设计指引了方向,如何让产品更接近母乳,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在研发领域竞争的焦点,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乳企不断进行母乳研究。据了解,目前对母乳的研究已经经过了三个阶段,从重点探讨母乳中基础营养成分到重点分析母乳中营养配比,再到OPO等分子结构的研究,而现在对gsMO和α-乳清蛋白活性成分的研究发现代表了母乳研究进入了第四阶段,也是母乳研究的全新方向。
母乳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成为新方向
近日,在第二届中国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大会上,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汪之顼教授作出了《母乳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母乳研究迈入活性研究新纪元》的报告,提出母乳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已经成为新的方向。
第二届中国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大会在浙江嘉兴召开
据了解,这是全国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学领域最大的会议,有众多来自该领域的国内外顶尖医学专家、从业者和专业人士参与,展示国内外最新的理论、观点、研究以及诊治。
乳源神经节苷脂(gsMO)和α-lac乳清蛋白对宝宝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汪之顼教授指出,经过多项研究发现,母乳中含有数百到数千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因子,如gsMO(乳源神经节苷脂)、a-lac(α-乳清蛋白)、HMO (母乳低聚糖)、乳铁蛋白等,这些乳源活性因子部分可以被消化吸收、兼具活性功能和营养价值,有些不被消化吸收的则发挥生物活性功能。
0-6个月的新生儿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在细菌等多种微生物的影响下容易受到外部感染,而母乳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则为初生婴儿提供了重要免疫保护,其中gsMO和α-lac乳清蛋白则是两种主要成分,可以保护婴儿抵御感染,促进组织器官发育,维护肠道微生态。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汪之顼教授讲述母乳活性因子
对于这两种活性成分扮演的不同角色,中华医学会全国围产医学分会常委俞惠民教授在会上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gsMO是母乳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乳源活性因子,可以作为“诱饵”吸附并带走婴幼儿肠道中的病原体,发挥直接抗病原体黏附功效,从而支持婴幼儿免疫力,增加保护力。同时,gsMO作为一种活性营养因子,能促进神经突触的生长及伸延,突触更快更多地增加,帮助宝宝的认知发展,增强探索力。而α-乳清蛋白则亲和人体,易于消化吸收和利用,促进铁、锌等吸收,支持宝宝吸收力。“
两位教授的专业解释,不但让大家清楚认识了母乳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更让大家了解了乳源神经节苷脂(gsMO)和α-lac乳清蛋白对宝宝成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此外,据中国权威母乳成分研究发现:gsMO和α-lac在中国母乳中含量丰富。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汪之顼教授分享研究报告
配方粉研发或将进入活性奶粉新时代
母乳亲和人体、丰富营养,不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适中,更容易被宝宝所消化吸收,且富含SIgA、双歧因子、溶菌酶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可以增强婴儿抵抗力,减少过敏、预防肠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母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母乳的研究也一直都在发展着。俞惠民教授强调说:“母乳活性成分被越来越多地发现,是现在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
母乳研究已经过了三个阶段,从重点探讨母乳中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基础营养成分,到重点分析母乳中的营养配比,再到分子结构研究,如添加OPO结构脂,从分子结构还原自然,OPO比例高达40%以上,可以更亲和人体,而对gsMO和α-乳清蛋白活性成分的研究发现代表了母乳研究进入了第四阶段,也是母乳研究的全新方向。
婴配粉是妈妈母乳不足时的补充品,是否接近母乳也成为各品牌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强母乳研究,则可帮助奶粉配方的研发与创新,而今天母乳中成分及活性的研究成为配方再一次升级的关键。
母乳研究的发展,为配方奶粉的进步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可能,惠氏营养品中国启赋事业部总经理方芳女士表示,母乳活性因子的发现,让我们对母乳神秘而伟大的力量之源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对于指导配方粉的研发方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惠氏一直尊崇母乳研究母乳学习母乳,我们将努力在生物活性的研究方向上继续摸索学习,让婴幼儿营养蕴含更多母爱的力量!
从2018年奶粉新政正式实施到现在,婴幼儿奶粉行业的竞争是愈演愈烈,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各大乳企开始了更多的科研创新,从添加DHA、牛磺酸、益生元组合再到OPO、益生菌、乳铁蛋白、乳脂球膜、HMO等来进一步满足升级的消费需求。在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消费越来越谨慎的今天,虽然营销能为品牌带来一定的助力,但产品本身才是竞争的本质和关键。
在追求品质的道路上,奶粉配方的研发与创新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乳企之一,惠氏营养品始终坚持以母乳为榜样,不断探索母乳奥秘。正是基于对母乳研究的坚守,惠氏营养品走在了配方研发的前端,对奶粉行业的创新与发展起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编辑:华夏婴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