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一个高温多湿的季节,不但导致了人体免疫力的普遍降低,更为病毒、细菌的大量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宝宝作为机体发育不完善,缺乏自理能力的特殊群体,在这个特殊的季节总是“倍受欺负”。
感冒、发烧、过敏、肠胃不适、腹泻胀气、流行性乙型脑炎……各种病症花式上演,有些妈妈甚至有了夏天恐惧症,纷纷表示:“简直害怕了过夏天”。
虽然夏季侵袭宝宝的主要疾病的种类不少,但不同年龄段宝宝患病特点还是有很大差异。
通常,我们将小儿按照年龄划分为:婴儿(0-1岁)、幼儿(1-3岁)、学龄前期(3-7岁)和学龄期(7岁至青春期开始前)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小儿的成长发育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疾病谱也有所不同。父母首先要对孩子当前阶段的成长特点有所了解,才不至于在疾病到来时手足无措。
婴儿期的孩子飞速成长,体格、动作和智力发育最为显著,由于喂养失当而造成的营养不良和消化紊乱比较常见。随着从母体继承的抗体逐渐减少,加之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婴儿在6个月之后逐渐对细菌、病毒易感。
幼儿期孩子发育减缓,但认知能力继续增长,对周边事物的好奇心增加。此时的孩子除了易患一些感染性疾病外,还可能由于看护不严而发生一些意外,例如创伤或中毒。
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活动范围更广,与社会接触更为频繁,社交范围继续扩大,发生意外事件(外伤、中毒)的几率也更大。
此时儿童的免疫系统已较为成熟,计划免疫已基本完成,消化道和呼吸道常见病菌的感染较为常见。一些常见的流行病也容易于这个时期在孩子们之间流行(例如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结膜炎等)。
小儿疾病往往发病急,变化快,症状比较明显,应对得当的话痊愈也比较迅速。
接下来,孩儿乐开始盘点夏季儿童高发疾病。
手足口病
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以口腔及手足出现水疱为特征,症状主要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一般在发病1—2天后,口腔出现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同时手掌和足底皮肤也可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也可见于臀部、膝盖皮肤,皮疹不痒。该病全年均可发生,4-7月份为高发期。
预防措施:外出游玩、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换衣,喂奶前要清洗奶头;定期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消毒,奶具、餐具要煮沸消毒。
热伤风
热伤风是指在炎热的夏天,由于过热而患感冒,与其他季节受冷而感冒是相对而言的。环境因素导致儿童机体抵抗力下降常常是感冒的诱因。夏天室外艳阳高照,室内空调大开,室内外成了两个世界。孩子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又没及时擦干,猛然进入空调房间,骤然降低的温差容易使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孔闭合、胃肠运动减弱等,开始有了鼻塞、咽喉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空调不要开得过低,26度为宜,要注意通风换气。孩子在外面玩得大汗淋漓时不要马上进入空调房间,先把汗擦干后再进;少带孩子到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多、密闭的空间,不宜停留过久。外出常备一件外衣,天气变化时,及时穿脱。
腹泻
夏季是孩子发生腹泻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周岁以下的婴儿更容易发生。这是因为孩子的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自身的抵抗力比较差,与成人相比,更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再加上夏天又容易过多地喝饮料、吃冷饮,增加了腹泻发生的几率。夏天气温高,细菌容易繁殖,也是增加感染的原因之一。
预防措施:夏天细菌繁殖迅速,家长要对孩子的用品,如奶瓶等经常消毒,也要提醒孩子注意卫生,常洗手;尽量避免孩子吃容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等河鲜海鲜,如果要吃,一定要煮熟、蒸透;少喝或者不喝冰镇饮料,不吃冰镇水果等,凉白开是最好的饮用水。
儿童湿疹 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多长于脸颊、头皮、额部、眉间、颈部、颌下或耳后,可扩展到其他部位。夏季空气中散发的花粉、尘螨、粉尘;某些致敏食物如鱼、虾、蟹、花生等;化纤衣物,都是触发湿疹的重要因素。其次,夏季温度高,孩子的皮肤毛孔一下子收缩舒张,得湿疹的更多。因此,夏季是儿童湿疹的高发季节,家长需要提高警惕。
预防措施:过敏体质的儿童应尽量避开过敏原;避免营养过剩,以免诱发湿疹;室温不宜过高,太热时会使湿疹痒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制品为好;用温水洗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避免用碱性强的肥皂;需要用药时要咨询医生。不推荐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造成色素沉着。
会呼吸的软膏,让宝宝远离湿疹
过敏性鼻炎
夏季是鼻炎的高发季,空调的使用容易导致室内外温差大,儿童因为抵抗力差更易被鼻炎“击中”。
孩儿乐在此提醒家长,鼻炎对孩子的颌面部、智力发育、生长发育都会有影响。6-8岁的儿童更易出现鼻炎,大多因儿童时期机体各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不完善、抵抗力和对外界适应力较差所致。
预防措施:家长要从环境、饮食及孩子身体素质的增强方面都建立好防护屏障。如经常清洗窗帘或不用窗帘,不铺地毯,避免使用软垫家具;每周用温水清洗床单,不使用羽绒被或羽绒枕,将床垫、床架和枕头用抗过敏原护套包裹;安装高效空气过滤装置,减少使用空调或风扇;避免使用含甲醛超标的建材和家具;平时关闭门窗,及时彻底清扫室内,保持厨房和卫生间的干燥,清除潮湿区域。
乙型脑炎
主要通过蚊子传播。90%的病人发生在7、8、9三个月,尤其是2-7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学龄前儿童普遍接受了乙脑病毒疫苗的预防接种,患乙脑的儿童明显减少。
预防接种后的保护率只有76%-90%,所以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预防措施:家长做好全方位的防蚊措施,防蚊贴、防蚊手环、蚊香液、止痒水、消毒水早些备好。还可以买一些薄荷、碰碰香等防蚊的绿色植物。
平常预防措施:
1. 讲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饭前便后以及活动后要洗手,勤换衣,勤洗头,勤洗澡,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
2.重锻炼
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注意气候变化,合理安排运动量。
3.常通风
学校、宿舍必须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建议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师及宿舍的开窗通风。
4.生活规律
保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睡眠充分,注重衣食细节,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5.接种疫苗
打预防针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积极的手段。
6.及时就医
切莫讳疾忌医,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
7.少到人多处
不到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大型集会。
(编辑:华夏婴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