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计委3月2日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北京市听力残疾22.7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2.7%。相关医学专家表示,对孩子的听力问题,许多家长有认识误区,如孩子说话有“大舌头”情形的,误认为是舌头不灵活,耽误了孩子的治疗。
“并不是孩子刚出生时发现的耳聋才叫遗传性耳聋。”北京同仁医院耳研所中心防聋办主任黄丽辉表示,我们调研发现,很多小孩子属于迟发性听力损失,比如一个遗传性耳聋的孩子在出生时不一定会表现出听力损失的症状,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两三岁或者5岁出现,有些甚至会在十几、二十岁才发病。所以说,即使是遗传性耳聋也可以发生在后期,除了遗传因素之外,新生儿黄疸等高危因素也能引起孩子出现迟发性耳聋。“新生儿在刚出生时如果发生过比较严重的黄疸,当时可能没有出现听力损失或者症状比较轻,但后来慢慢加重的情况,时有发生。另外孩子出现脑膜炎感染、外伤感染时也可能会导致听力急剧下降。”
“在我们接诊病例中,发现大量家长对孩子的听力障碍存在认识误区。”黄丽辉说,很多家长往往觉得孩子能够听见声音就没有关系,但这就跟人们的眼睛一样,近视的人戴眼镜不是因为像盲人一样看不到东西,而是因为视力下降了看不清东西,听力也是一样的道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对于听力轻度损失的患儿,他只是有一些发音听不清,比较多见的是唇齿音,一旦听不清,孩子就会发音不准,有些孩子就表现为大舌头。这时,有些家长会误认为孩子舌头不灵活,而去看口腔科,耽误了孩子的治疗。
目前,本市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超过1‰,5岁前听力障碍发病率会上升到2.7‰,青春期则高达3.5‰,永久性听力障碍正随着年龄增长持续增加。“有些孩子四五岁才来看耳科,非常可惜。有些听力损失是不可逆的,且当孩子超过6岁,已经形成听说的固定模式后,想要纠正会非常困难。”黄丽辉表示,据世卫组织估算,超过60%的儿童听力损失是可以避免的。
当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筛查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听力障碍对患儿的影响。黄丽辉提醒家长,尤其是具有耳聋高危因素的孩子,一定要对其听力进行跟踪,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听力检查。这类孩子包括:出现过新生儿黄疸、窒息、缺氧特别是上过呼吸机的孩子,有耳聋家族史或母亲在怀孕期间有过感染、妊娠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情况。
转载自人民健康网 返回华夏孕婴童网首页
(编辑:332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