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30 裘刚
读后感:
一位处于人生巅峰时期的顶级儿科专家,在成年累月的高强度工作中,依然能够保持“医者父母心”的工作态度;总是把治愈、帮助和安慰作为工作的座右铭来时刻铭记。这是怎样的仁慈和仁爱的心,这是对生命的珍惜和孩子健康的守护天使!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句穿越时空至今仍在医者心中熠熠闪光的铭言,简洁地概括了医生做过什么,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更告诉人们,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和安慰,这也是医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本质的深刻写照。“有时、经常、总是”就好像三级台阶,一步步拾级而上,身为医者所能达到的境界也在不断升华。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至今,许多过去令人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已能够迎刃而解,能用高超的技术帮助患者康复痊愈,但这也只是迈上了第一个台阶,通过温情的帮助抚慰病人的内心,保证良好的生存质量,医者依然有长长的路要走。
作为一名高危儿随访门诊的医生,我有幸能看到一个个生来就不那么完美的生命,如何在医护人员的治愈、帮助和抚慰下,艰难却又坚定的一步步走向健康。这些面临着早产、出生窒息、有一种或者多种严重疾病的新生儿,一出生就被送进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每次驻留在暖箱边,看那小小的孱弱的个体安安静静的躺着,周围是一束束监测生命体征的仪器线,一根根维持生命的插管,我都能感受到生命最顽强的力量。而回过头就能看到,在这力量的背后,是NICU医生和护士多少汗水和无数忙碌不休的日夜。医者的精心治疗和帮助下,这些小生命战胜了病魔,终于能够出院回到父母身边。
虽然这时候的小宝宝们大多数已被治愈,但为了预防早产等各种出生并发症对今后生长发育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在0-3岁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仍旧需要医生密切监测发育进程,并及时纠正发育偏离。高危儿随访门诊就是为这样一群从NICU出院的宝宝设立的。出院后每个月父母会带着宝宝来随访,这些从出生就没离开过医生视线的小宝宝,继续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努力成长。
这些宝宝成长过程面临的大多数问题其实并不复杂,但经历过NICU的父母,很难把绷得紧紧的神经放下来,除去初为父母的各种焦虑和无措,他们更担心宝宝会出现生长发育的问题,所以对每次的随访都带着满满的期盼,希望听到医生说宝宝发育一切正常,希望医生解答他们的各种困惑。相比住院期间的各种复杂治疗,随访期间多是简单的体检、辅助检查、咨询指导,可这简单的过程,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医者的关怀和抚慰。
我曾有幸和一位出生不足28周,体重不足1000g的早产儿妈妈有过一次长聊。从小天使终于来这个家庭报到,到早产发生时的惊心动魄,到宝宝住在NICU时家人的那些不眠日夜,再到每一次随访的感受。听妈妈把长长的故事讲完,我从未这样深刻的体会到:在宝宝战胜病魔出院,成长中经历每一次疾病,摆脱发育落后困扰最终赶上生长的这个过程中,带给父母最多希望和力量的,不是治疗检查或康复方案,而是病区和随访门诊每位医生的抚慰和关怀。回想起来,我在随访门诊所见最多的长镜头是这样的:从NICU出院,第一次随访时还被包裹在襁褓的小婴儿,在医护人员一次次的悉心检查后,在和父母一次次的诚恳交谈后,终于是小步跑着来到医生跟前,用咿呀的儿语,仿佛在和医生讲述着他/她的成长故事。我想在这个故事里最打动他/她的那些细节,应该也是医生护士的笑容和语言吧。
医学是一门人文科学,我们或许不缺乏知识和技术,但是需要用心灵去体验和感悟医学人文的纯粹、深刻、睿智和崇高。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但是要成为一个日趋完美的医者,我想我们都应该深记这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手机扫描二维码与专家互动
来源: 裘刚 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
裘刚主任7月天使育苗在线值班时间,欢迎通过手机关注天使育苗公众号和裘主任直接互动孩子健康问题!不收取任何费用,完全免费。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