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也是我们的宝贝。”在冯琪医生心里,这些早产的宝贝更让人怜爱。她现在最想做的就是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更多的经验,更好地帮到这些孩子。
时光回转到二十多年前,当时还在北京医科大学读书的冯琪选择了在她心里充满希望的专业——新生儿学科。
“新生儿虽然个子小,但绝不是成人的缩版,也不是儿童的缩版。在新生儿里有一组需要特殊关爱的人群,那就是早产儿。危重新生儿,包括早产儿的救治、系统管理是我日常的工作,也是我研究的方向。”冯琪医生说。
做重症新生儿的临时“妈妈”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与其他ICU病房不同,这里是新生儿重症监护,那些早产的孩子刚刚离开妈妈的子宫,就被送到了这里。他们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小天使”,出生时只有成人的巴掌大小,很多孩子会有并发症,“抢救早产儿大作战”每天都有可能上演。
“我们是一个医护的团队,不断挑战早产儿救治的极限,现在26周早产、六七百克体重的早产儿都可能存活,这在过去都是无法想象的。”
冯琪医生说,医生职业的责任感除了掌握更多先进的医疗技术,还有对病患的心灵关怀。这些住在NICU病房的早产儿,需待生命体征平稳、能够适应外界环境、能够自行经口进奶满足每日需要并且体重达到一定标准后才会出院,住院时间少则七八天,多则几个月。在这段父母不在身边的时间里,医护人员就是这些脆弱小生命的守护者。她常与NICU病房的同事分享,“这些弱小的生命无法用言语表达感觉和需求,我们更要主动给予关心。”
北大医院儿科NICU病房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允许早产儿家长进入探视的病房,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了解病情,建立亲子关系,这对孩子、家长都是非常重要、有好处的。每天上午查房后,下午还会有固定时间医生和家长通话,告知孩子当天的情况,让家长安心。“有预约交流时间可避免家长突然接到医院电话而惊慌。”冯琪医生特别鼓励给住院的早产儿送母乳,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有更好的营养,新妈妈也不会因为孩子不在身边而断乳。目前,北大医院NICU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已达到了50%。
视宝贝如亲人,宝贝们也多了疼爱他们的家人。在NICU病房里的暖箱中的小襁褓被围成了。一个温暖柔软、舒适安全的“鸟巢”;尽量不剃头,尽量不让孩子头上打点滴。早产儿出院前有母婴温馨房间,让家长学会护理、喂养孩子,为孩子及家长过渡,为家庭生活做好准备。“出院,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这只是医生和家长一起携手把孩子养育好的开始”。
“宝贝儿”、“Honey”、“Sweet”是冯琪医生面对孩子们情不自禁的爱称。“看着当时巴掌大的孩子,会吃了,会笑了,会坐了,会爬了,会站了……我由衷地高兴啊。”
出院之后,这些早产的孩子都需要定期随访,及时发现成长中的问题,及时治疗。北大医院NICU有完善的早产儿出院后随访团队,出院前和家长细致交谈,告知出院后定期随访的必要性。每次复查后,冯琪医生都会根据孩子的进步及表现,个体化地和家长约定下次具体的随诊时间。
“我们和家长的共识是一样的,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真心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孩子及家长渡过难关。几年下来,和不少孩子的家长都成了非常好的朋友,不会有紧张的医患关系”。她的爱总是让家长们感动不已。在冯琪医生救治的早产儿中,有的已经十几岁了,每年都会利用暑假和家长一起特意来医院看望他的“救命恩人”。
看到有些高危的孩子,冯琪医生也非常着急。积极联系各个科室,想办法解决。到1岁半,各方面发育良好,早产儿的随访就初步结束了。冯琪医生称这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毕业典礼”,她也希望救治过的孩子能顺利地毕业,展开下一个人生阶段。“能够利用我的知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减少家长的焦虑与不安,我感到很自豪。这个职业虽然很普通,但是很伟大。看到孩子健康成长,是我最幸福的事。”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