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跟别人介绍起我家老三在家养过的那些生物——鱼、蟹、虾、红娘华、独角仙、蚱蜢、螳螂、蟑螂、竹节虫、金龟子、蝴蝶、果蝇、乌龟、兔子、小鸟、仓鼠、蛇……以及十几种植物时,大家总会在惊呼后发出同样的质疑:“你怎么能让他花这么多时间做这些无用的事,他哪儿还有时间读书啊?!”仿佛,养这些小东西都是不务正业、不重要的事,只有读书才有用,也是孩子最应该做的。
老三上小学一年级后,我发现他不但个头比一般孩子矮小,理解力也比较弱。例如:考卷上的选择题,他不能明白要在题目下方的4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总觉得照抄题号就对了,所以第一题写1,第二题写2……到了第五题答案就变成5,第六题当然就写6,以此类推,让我们哭笑不得,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慢慢让他明白。可想而知,这个孩子在学业上必定是落后的。
在这样的状况下,我选择不带他去上补习课,不逼他写更多的作业,不做更多的练习题,更不用诱惑或打骂来督促他提高成绩,而是从他有兴趣的昆虫、动植物着手,和他爸爸一起,陪伴他、协助他一起养育各种“小东西”。因为我相信孩子这个时候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他在系统学习和考试上还没有作好准备,但这不代表他完全无法获取知识,无法学习。也许有很多跟我家老三同龄的孩子,属于那种在考试上一点就通的,但他目前却怎么也不通。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终究会明白,只不过会晚一点。但他对动物、昆虫这些“无用的事”,却不点就通:走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他总是可以看到蚱蜢、螳螂的踪迹;走在树林间,他能听到蜥蜴在跟他打招呼;他能知道伺时家中养的蛇要脱皮了;鱼生小宝宝该怎么准备;沉寂3个多月的螵蛸将会生出三百只小螳螂……
因为老三具备着丰富的昆虫知识,被班上的同学尊称为昆虫博士,这也是他成就感和自信的来源之一,完全没有因为在班上成绩排名不理想、身材也最矮小而受影响。上了中学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报社的电子新闻部知道了他的故事,特地来采访他;教育单位制作的“在家养宠物”单元,也为他拍摄专辑;甚至学校老师也要他在全校的大会上作饲养昆虫的专题演讲……这些效应都是当初始料未及的。
无用的事是更多选择
总是有很多孩子,若是在学业上没有成就,就被看作一无是处,他们因此也活在自卑之中,有时为了去寻找自我价值感,还会沉迷于网络世界。但是,如果我们家长能在孩子的学业之外,帮他探寻一条可以尽兴发挥兴趣和才能的路,就会为他的人生打开另一扇窗。
事实上,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条件和能力,也不是每个父母都有充足的知识和环境,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达到一般人所谓的成功,个人的特质、智能不同,若硬要逼孩子用他不擅长的方式学习,就好像要乌龟去参加田径比赛,要小鸡学老鹰高飞一般。不是有脚就可以跑快,有翅膀就可以高飞,只有了解孩子擅长的部分,并从此着手,然后才能渐渐地把他不擅长却可开发的部分引导出来。但是,孩子擅长部分的萌芽,经常会被父母认定为是“无用的事”,比如喜欢养小动物,喜欢在户外和小伙伴傻玩,喜欢看点无用的杂书甚至胡思乱想……
有时候我在想,若是孩子能早点理解考试这回事当然好,但若不能,不一定要按住每个小孩在数学、语文、英语的成绩上纠缠不休,可以带他做点无用的事,等他慢慢去领悟学习和成长。其实很多事都是有共通性的。最怕的就是被考试挫败而慢慢毁掉自信和好奇心的孩子,可能他以后就算有了学习和考试的能力,也不想再读书、学习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无用的事让爱更完整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当父母用自己太多的期待和过于功利的方法去爱时,孩子是收不到的。在不了解和接纳自己孩子真实状况的条件下去爱,还可能会产生很大的;中突和误解。孩子是需要带着家人的爱前行的,父母给予的安全感可以帮助他面对人生的各样风浪。但是,只有一路以接纳和理解为基础的陪伴,不把他与别人比较,不责备学习速度慢或成绩不理想,不压抑天赋和兴趣的爱,才能在家庭中滋生出真正的信任与安全感。
我家老三在小学五年级时,第一次拿到学习进步奖。他说当时虽然家人不在身边,但他的脑海中却浮现出全家人为他喝彩的画面。其实那些喝彩是我们平常一直在做的,他确信自己无论表现如何,我们都会无条件地爱他、陪伴他、引导他。
关爱永远比成绩提高重要,快乐和自信比名校重要,家人之间的情感比教育重要。如果很多“无用的事”是一种关爱,是可以给孩子快乐和自信的事,是在滋养着家庭的爱和理解的事,那么真该和孩子做点无用的事了。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