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夏天戴鸭鸭帽、冬天戴毛绒猫猫帽、不冷不热的时候戴兔兔帽的2岁小女孩,天喜欢喝奶,不喜欢吃饭,特别爱妈妈,妈妈不在的时候特别爱爸爸,理直气壮地霸占妈妈的关注,理直气壮地用仅有的词汇表达爱憎分明的观点,完全不理会大人们的说教,全部的生活就是东奔西走地玩,招招小猫,惹惹小狗……
这就是在微博上萌翻了无数人的小可可!
身为动画设计师的可可爸爸,用爸爸的眼睛,用爸爸的心,用极具动画语言特质的多格漫画记下的可可生活中趣味四溢的一个个片段,开博不到半年,就有将近20万的“可可粉”,耐心等待着可可爸爸不定期的更新,等待着被小可可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轻轻击中内心最柔软的那块角落……
身为CG动画设计师的可可爸爸,大名胡一毕,是小有名气的动画设计师和动画导演,英国包括BBCWorldWlde、UKTV、She等很多主流媒体频道的片头和栏目内容包装都出自他的设计,还曾经与GeorgeMichael合作,为其设计并制作动画MV,他创立的伦敦M.I.E(MovingImageExchange)动画团队的极具个性和特色的动画作品更是获奖无数。
忙碌有序的生活中,突然多了一个凡事都有自己的规则和制度的不讲理的小孩,可可爸爸笑言:“我原本是一个很独采独往的人,对什么都不太在乎。是可可的到来让我重新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这“另一个自己”被打上的是专属于“爸爸”的烙印。
没有可可之前,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胡一毕习惯长时间呆在工作室里,以便创作或随时与同伴及客户磨合作品。有了可可之后,就算再忙,他也会不自觉地“尽早自动打包往回走,为的是赶在女儿洗澡上床前见—下她的笑脸”。
虽然接送可可和分享晚餐是平时他能给予可可和可可妈妈的关爱的极限,但一到周末,他会推掉工作,全身心地和可可一起玩耍:
他和女儿玩躲猫猫。爸爸找可可藏的时候,爸爸问“藏好了吗”,藏在窗帘后面的可可马上探头出来告诉爸爸“藏好了”,逗得胡一毕和妻子直乐;而轮到可可找爸爸藏的时候,胡一毕把自己藏在了沙发后面,然而可可却被玩具鸭子吸引了注意力,压根忘了还在和爸爸玩躲猫猫。一直躲在沙发后面等着女儿来找的胡一毕无奈之余,却歆享着童真的快乐,35岁的心在沙发后面—下子也变得软软的。
他会把女儿在小桌子上的涂鸦即兴创作成一幅疏密有致、意境悠远的作品。可可显然对爸爸对自己作品的加工非常满意,特意在墙壁上又创作了一幅涂鸦,拖爸爸来,让爸爸“画这里”。
他会充当可可的大玩具。孩子们在一起分享玩具,别的孩子拿出机器人、泰迪熊,可可毫不犹豫把老爸牵了出来i身为女儿的大玩具,胡一毕非常骄傲和快乐!
这“另一个自己”,使胡一毕越来越乐在其中,同时,他也在女儿身上找到了最灵动的创作素材,也给他的作品和他的动画事业带采了完全不一样的创作灵感和色彩底蕴。
在采访胡毕的时候,我问了他一个常规性的问题:“如果满分是10分,会给自己的爸爸角色打几分?如果不是满分,欠缺的是什么?”很多爸爸面对这个问题,给到的答案都是陪伴的欠缺或者耐心的缺失等。
胡一毕却说:“父母的角色是没办法打分的。做父母是一辈子的事情,最终的评定,也不可能简单地用10分或8分来衡量。孩子的教育反映在未来他们成人后对于世界的理解。每个时代部不同,又怎么知道现在做的是对是错呢?做父母是一辈子的挑战。父母自己怎么做人,又怎么做父母,这两点一起构成了我们为人父母者的一生。我们只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后才能评价以前发生的事情。”
因此,与其他在孩子身上寄予梦想或愿望的父母不同,胡一毕认为“我们也只能把她带到这个世界,由她自己去面对未来”。
基于这样的心态,胡一毕和妻子非常认同欧洲父母的育儿理念。英国或其他欧洲国家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带大的,尤其是在幼儿期,孩子和父母一起相处的时间很多很多。胡一毕和妻子也尽最大可能陪伴可可,安排尽可能多的家庭活动,带着可可一起听各种音乐,看各种画展,去公园,去动物园,去博物馆,去树林,去各个地方旅游,让小小的可可去“接触”、去“感受”、去“体验”。而这种“接触”、“感受”和“体验”,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对父母来说如此,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他们从不给可可任何教条式的压力,列于可可来说,她是小孩,她的任务除了玩,就是玩。“老实说,我没有什么教育理念。小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吃饱玩好,接受周围环境各种不同的刺激。”自谦没有什么教育理念的胡一毕,和可可妈妈一起,给予可可的是最自然和最天然的教育,恰恰也是孩子最需要和最适合的教育。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