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自闭症的孩子就像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你进不去,他也出不来。而艺术,可以帮他打开心扉!
《长颈鹿》
作者冯彦博,3岁被诊断为自闭症。历经了成长的磨难,缓慢地学习生活的各种技能,也一点点地从胆怯变得勇敢。在所有学生中,他不算程度特别好的,专注力与观察能力都不是太强,用于这幅画写生的动物图片上的长颈鹿实际上是在蓝天白云下,老师针对他的情况降低了作业难度,引导他只画出来动物的剪影,并且顺势添加了黄昏落日的背景,形成了一幅动人的夕阳下母子情深的作品。
《大斑马》
作者熊宝宝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孩子,他对所画作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但往往把描绘对象画得大大的,甚至整张纸上只出现动物或植物的某个局部。涂色时喜欢用又浓又厚的颜料反复涂抹,直到满意为止。
艺术康复是艺术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治疗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60年的历史,在中国则刚刚起步。艺术康复能起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作用:
有助于减轻压力,达到身体、精神和心理上的松弛和健康。
可以训练手眼协调和肢体运动神经的整合,刺激大脑认知功能的发展。
可以启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能够促进自我探索,强化正向的自我概念和提高自尊,舒解身心疾病症状,调适创伤经历。
艺术康复通过绘画、音乐、舞动等表现形式,提供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机会,让孩子认知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发他们与生俱来的创作潜能和自我治疗的本能,达到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的目的。
艺术康复有两个主要取向,一是以艺术作为治疗,二是以艺术用于治疗,也称之为艺术心理治疗。与运用语言做媒介的传统心理治疗相比,艺术治疗具有其独特性,适合不同能力的孩子,例如:学习迟缓、语言障碍、社交障碍、自闭症或身体残障等,都可透过各门类艺术形式表达所思所想。绘画康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康复内容。
艺术治疗根据不同的上课内容安排不同的辅导方式。绘画课通常是个别化辅导,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个别安排,有实物写生、图片写生、手工等。
自闭症的孩子并不是表面看来的一点都不与人交流,只不过他们的交流方式和深入程度与我们普通人不同。
上课时,老师的语言要简明清晰,将一个复杂的意思拆分成简单的、易于操作的步骤告诉他们。
老师通过多做示范动作,让学生也自然而然地跟随老师的指导。
老师通过体式语言、表情让孩子能体察到老师想让他们做的事。
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程度好和年龄大的学生显现效果的时间相对短,程度稍弱和年龄偏小的学生会比较慢。通常3个月或以上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实际上,艺术康复对孩子各方面的锻炼和提高效果,会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即所谓的“迁移”,是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通过艺术的方式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语言、行为中去。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