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讲求下苦工、看成绩。谁说衡量宝宝的学习水平就是看宝宝能够认多少个字,背多少首唐诗?这么做除了能在短时间内展示给他人看,显示宝宝当时“很聪明”、妈妈很尽责外,对宝宝的学习能力其实没有多大的帮助。亲子早教不做这种没有持续性发展的事,需要着重强调的应是宝宝学习能力的发展,关心宝宝心智的成长。小时了了不是陪宝宝成长的目的,父母更关心的是宝宝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更在意的是宝宝的心理素质。宝宝有了学习兴趣,会自主学习,懂得学习方法,以后想学什么,都能够学得很好。
上面说的通过田野观察发现问题,引起学习兴趣,然后锲而不舍地去探索、去找答案,这个过程是“不教而教”的一个谋略。对活动的设计来说,你可以说它是一个阴谋——因为不让宝宝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也可以说是一种阳谋,因为光明正大,不十白让人知道。但它如果没有一个执行的框架,只是随兴而为,就难免会有“一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结局,让妈妈和孩子都失去了“驱动力”。
“写—本书”是为亲子早教设计的一项“不教而教”的战略,这个设计主要为了实现5个目标:
●先设定一个学习的课题,把幼儿的学习活动从没有动机转变为有动机,对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要求;
●从观察、发现下手,引起孩子的探索兴趣,把被动的学习转化为自主的学习,学习的动力来自兴趣;
●孩子存活动中找到了乐趣,因而能够专注地进行,不会计较结果而更加注重观察,享受活动的过程;
●在眼到手到、动手动脑中进行体验,这就涉及多种能力的磨练,学习能力在不经意问获得全面发展;
●面对难题时,为了继续玩下去,孩子自然会想尽办法去克服,于是自护、自信、坚持力都获得发展。
这5大目标能不能实现,一是要搭建一个可体验的活动平台,让宝宝“钻进去”;一是要引导宝宝去发现可探索的新奇,让宝宝被吸引。前者需要妈妈来执行计划,后者则需要妈妈来引导。所以,“写一本书”虽然是由宝宝自主要求,自主进行,但妈妈却在整个计划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从引导宝宝观察来说,妈妈要掌握分寸,别把自己当教师,宝宝不需要你教,你一教,就破坏了他的努力目标了。例如,在菜市场观察蔬菜、水果的时候,宝宝可能只是兴奋地东跑西看,没有找到可学习的点,这时妈妈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呢?不是教,而是提出一些引导宝宝去关注的问题。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