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童年中凡是跟快乐有关的回忆,几乎总是与大自然有关。
一个沙坑足以消磨整整一下午的时光,水是永远玩不腻的,欢快奔跑的记忆也总是与明媚阳光相连……稍微长大一些,诸如“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样一些朴素哲学问题的思考,似乎也是在独自行走在林间小路里完成的,甚至连那青草气味还印刻在记忆里。
“我们那时就像野草一样生长。”很多成年人这样比喻自己的童年。大自然给予我们太多滋养,有如一个广阔的世界,让童年舒展,给人勇气。
二十一世纪流行的教育概念是什么?让孩子接触自然是否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基本元素吗?德国有一所幼儿园,每周或每个月一次,带领孩子去森林郊游。教师们真心地认为,接触大自然必须成为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让每个孩子去数树桩上的年轮、让每个孩子到灌木丛去摘草莓…森林的一天让孩子们更活跃,腿脚更灵活。
很多很多树在一起,就叫做大森林。树让一切都变得那么好。
如果你只有一棵树,那也很好。因为,树上有好多树叶。整个夏天,都可以听到风吹树叶,沙沙地响……
这是绘本《树真好》中的一段话。从生命和生态演化史的角度来看,树木无疑是比人类更早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命样式,也是陪伴人类生活和情感的最天然、最生动、最坚韧、最美丽的生命样式之一。但是,也许是因为人类生活中树木的普通和无所不在,许多时候,树的亲切和围绕反而很容易使我们对它产生一种迟钝和麻木之感。忘记了对于造物者的赐予,应该倍加珍膳,并且,心怀感恩。
同样的,还有空气。一天中“呼出”与“吸入”的节律,可以帮助孩子稳定情绪。成人疲倦时也能体验到易变的情绪,节律可以帮助孩子应对沮丧,发现他感觉的“通路”。从这种意义上说,洁净的空气,不仅意味着天空的湛蓝,还意味着呼吸、情绪舒畅。
本期,关于“空气质量与孩子”话题,不仅仅希望带来环境专家的现实建议,更是想唤起大家对待地球的友好态度。
杂志专栏作者、资深心理治疗专家龙迪曾说:“其实,大自然每天都在带给我们能量。不是吗?甚至,在洗碗这样的小家务中,如果去细心体会,你也会感受到流动的水带来的是一种愉悦的能量。”
所以,对于空气、水、树木……请和孩子一起,每一天,去感受,去善用,同时,真正友好地去善待。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