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在犯错中长大。父母批评宝宝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只是这种教育手段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保持沉默,让宝宝有自我反省的空间
宝宝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自己所犯的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宝宝的心理反而会紧张,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之后再与宝宝交换意见,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培养宝宝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事说理,保护宝宝的自尊心
父母的批评一定要针对具体的事情,借事说理。比如,宝宝回家后忘记洗手,我们应该告诉他,每个人回家后都要洗手,不洗手是不对的,而不要扩大到其他事情上。宝宝的自我意识和性格正处于发展初期,自尊心还很脆弱。所以,在批评宝宝的时候,我们要明白自己的批评是为了让他知道做什么样的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不是为了伤害他或给他打上“坏孩子”的标签。
趁热打铁,适时教育
宝宝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他们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会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宝宝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如果错误发生已久,再进行批评,宝宝就会感到莫名其妙。
不翻老账
宝宝做错了事,心理上本就产生了被父母责骂的戒备,特别是一再犯错的宝宝,更是害怕父母提及过去的错。而父母翻起“陈年老账”,大骂一通,会让宝宝觉得一无是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宝宝一旦失去自尊心,以后再怎么批评教育也就没有效果了。性格内向的宝宝会因为父母翻老账背上沉重的包袱,对自己的错误耿耿于怀,心灵上受到二次伤害。
低而有力的声音比大吼大叫要好
宝宝犯了错,特别是犯了比较大的错或者屡错屡犯时,父母难免情绪波动比较大,很可能一时;中动对宝宝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的举动,这都可能会对自己和宝宝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相反,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宝宝的注意,也容易使宝宝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因此,不管宝宝犯了什么错,在批评之前,父母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避免大吼大叫。
换位思考,不逃避责任
当宝宝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宝宝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宝宝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宝宝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不过对年幼的宝宝,教育他们换位思考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