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宝贝从一出生时就享受过游泳的乐趣。随着夏日的到来,很多妈咪已经开始计划带着宝贝奔向泳池了。可是你知道并非所有宝贝都适合游泳吗?你知道宝贝应该在哪里游泳吗?游泳安全常识你都熟记了吗?如果没有,还是先补补课,再放心地带着宝贝去游泳吧!
宝宝游泳四大好处
1.有利于新生儿健康
游泳可以刺激新生儿的视觉,嗅觉和触觉,同时能解放四肢、增强体魄,让身体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宝贝游泳后,由于活动消耗很多能量,肠蠕动加强,利于胎便尽早排出,可降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2.强化亲子交流
游泳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交流平台,在父母陪伴下的游泳、还以宝贝增强信任感与安全感,培养自信心和对新互不干涉的适应能力。
3.全面提升体质
游泳以增强肺活量,锻炼四肢协调能力和感觉统合能力,刺激骨骼、关节、韧带、肌肉发展,增强体质并促进身高和体重增长。
4.促进脑部发育
水中全身性运动可以促使宝贝的神经,内分泌、消化系统等产生一系列良性反应,提高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可以说,游泳让宝贝越游越聪明。
游泳前“安保”准备
宝贝体检,游泳前一定要提前带宝贝到儿童医院进行体检,以确保宝贝的身体状况可以适应游泳运动。
选好场地,3岁前的宝贝游泳对场地有严格要求。新生儿必须在专业婴儿泳池进行游泳,2-12个月的宝贝可以在家里进行自助游,但必须配备婴儿游泳圈和家庭式游泳池。1-3岁以前的宝贝不应去成人游泳池游泳,而应选择婴幼儿泳池。
游泳装备,宝贝专用的游泳衣、游泳帽、游泳镜、大小浴巾、拖鞋;必备物品:泳固、水、食物、润肤油、洗发液、沐浴露、水浮玩具等;千万不可选择需将绳子系到颈部的泳
帽或泳衣,以防止发生意外。
做好热身运动,妈咪可以对宝贝的四肢肌肉做一次快速按摩,以放松肌肉;也可用手按摩腹脐部数分钟,或用少量水擦洗四肢、胸、腹部逐渐至全身,以适应水温,防止出现身体的不话。
不宜游泳的宝贝
早产儿、低体重宝贝(体重小于2500克),不提倡进行游泳运动。
患有湿疹、心脏病、麻疹、腹泻、耳朵感染、哮喘、感冒等疾病的宝贝,也不建议下水游泳。
宝贝皮肤有损伤,如脓疱疮、疖肿、烫伤、外伤等不宜游泳,因为皮肤损害的局部会有创面,游泳会使创面扩散或受到污染。
体质过差或是皮肤容易过敏的宝贝,也不宜过早进行游泳运动。
游泳中7个安全守则
1.妈咪应带宝贝在儿童游泳池玩耍,将宝贝放入泳池前,应先试一下水温,可先用泳池里的水帮宝贝全身简单洗个澡,让宝贝适应水温,增加亲水感。
2.宝贝游泳时,必须要有专人全程监护,绝不可留下宝贝独自在游泳池旁边,即使一秒也不行。
3.宝贝套好泳圈后,必须检查泳圈扣是否扣紧,要缓慢地将宝贝放入水中。
4.禁止宝贝在近水处嬉戏跑步,尽量避免大龄小朋友在宝贝附近做疯狂的拍水游戏。
5.合理控制宝贝的游泳时间,最好能循序渐进,第一次10分钟就
可以了,然后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至15-20分钟,但最长也不要超过30分钟。宝贝游泳不能过于频繁,一周1-2次为宜。
6.宝贝游泳时要掌握好在水中的运动量,既不要漂浮着不动,也不要一刻不停地运动四肢。如游泳时间过长或运动量过大,可能会给宝贝带来疲劳,严重者还会造成虚脱。
7.若宝贝在水中发生任何不适的表情,应帮助宝贝快速离开泳池回到岸边,注意保暖并按摩肢体观察情况。
游泳的最佳时机
游泳时不要太饱也不要太饿,下水前应该让宝贝吃一些有热量的食物,例如饼干、巧克力、牛奶之类的,有助于给宝贝补充热量与能量,饭后1小时后再去游泳为宜。
如选择室外泳池,中午阳光过大会晒伤宝贝的皮肤,过早或过晚则水温会太凉,宝贝容易感冒。宝贝游泳的最佳时间是下午4点到4点半。
宝贝剧烈运动或大汗淋漓时不宜马上进入水池,应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待毛孔收缩后再逐渐进入水池中。
感冒发烧等疾病痊愈后1-2周内不宜游泳,需休养恢复体能后再进行。
游泳后5个护理细节
1.宝贝出水后记得给宝贝一个拥抱,妈咪应立即用大浴巾包裹住宝贝,及时进行热水淋浴。
2.在保证清洁的基础上,应避免频繁清洗,以免将宝贝身上起保护作用的皮脂洗掉,从而引起宝贝皮肤问题。
3.游泳后及时给宝贝补充水分和食物,可给宝贝先喝些热开水、热汤等暖和身体。
4.洗完澡后一定要记得为宝贝吹干头发,并替宝贝抹上润肤液以保护其细嫩的肌肤。
5.如游泳时不小心耳朵进水,妈咪可用手轻拍宝贝耳朵使水控出,再用棉棒擦拭干净,严重不适时需向医生求助。
学几招急救常识
呛水:轻拍宝贝背部,帮助宝贝将气管里的异物排出。
呕吐:让宝贝立即上岸,然后用手指按压中脘、内关穴。耳机进水:宝贝头歪向耳朵进水的一侧,用力拉住耳垂,同侧腿进行单足跳。
抽筋:脚趾抽筋,可帮助宝贝将腿屈起,再用力将足趾拉开、扳直。如手指抽筋,可帮助宝贝将手握成拳头,然后用力张开,反复几次即可。
头晕:应立即让宝贝上岸休息,做好全身保温,并适当喝些淡糖盐水等温热饮料。
溺水:立即将宝贝抬到岸上并帮助排水,如颈动脉搏动微弱或已停止,说明情况危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要做人工呼吸和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