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岁10个月开始,我发现女儿说话时会出现口吃现象,比如说“我要某某东西”,会多次重复“我”。最近一个月以来,她的口吃问题变得严重了。我很担心。这个问题是她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吗?是否具有普遍性?如果不是,是否需要进行干预?
口吃俗称结巴,它是口头语言表达中出现的不恰当、不准确停顿和重复的一种语言节律障碍。口吃最早出现的年龄是学龄前,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学前儿童的口吃现象,部分是生理原因所致,包括幼儿大脑语言神经中枢发育不良,语音发音器官及肌肉运动不协调、病变及生理遗传等,更多的原因是心理因素。
导致幼儿口吃的心理因素有很多,一是儿童回忆语言的速度与表达速度的脱节,词汇量有限及词义理解能力较差而形成的发音迟滞和重复;二是幼儿的模仿行为,把对口吃者的模仿形成了习惯;三是幼儿在语言发展由简单句向难句过渡中,句子衔接不上,总是要从头说起而导致口吃现象等等。
幼儿口吃虽然是其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家长和老师仍然应该在幼年时加以预防和矫正。
家长不用过分担心和焦虑,不要斥责和打骂孩子,也应力劝周围人不要嘲笑和斥责孩子的口吃,应当多与孩子接触和交谈,以减轻他们情绪上的急躁和紧张;
要鼓励孩子多去跟小朋友交谈,放慢语速慢慢表达,在对话中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流畅性,同时避免幼儿在无准备的情况下紧张、激动地讲话;
防患于未然,平时教育孩子不要模仿身边口吃的人,一旦发现模仿行为,要及时制止并实行分离;
对口吃较严重的幼儿,可以适当让他们减少与陌生人的交往,领其到一群年龄比他小的幼儿中,培养他说话的自信。如果口吃很严重,应尽快到专门的医院就诊。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