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节制地表达强烈的情绪,只能培育愤怒的种子,伤害他人,也进一步伤害到自己!只有培育智慧,转化愤怒,大家才会恢复理解和表达感受与需要的能力。
愤怒也源自我们习惯于在关键时刻放弃了明智选择。一行禅师曾用“家里着火”的比喻,说明人在面对心中怒火时的选择。即如果你家的房子着火了,你究竟是先救火,还是先抓贼呢?当自己被烧伤时,是先处理好伤口呢?还是先去和纵火的人打架呢?大多数人会说当然要先救火,先自救,因为这可以把家里的损失降到最低,让人先无碍。可是,当我们的内心之火燃烧的时候,却往往忘却了这个简单的道理:总是竭尽全力,去惩罚那个自己认为的让我们生气、愤怒的人,没有照看好自己的“家”,更不可能照看好自己的伤口,甚至还会添了新伤。
因此,当我们生气的时候,需要立即做的,不是去“追杀”“消灭”让你生气的人,而一定是赶紧坐下来照看自己的伤口,对自己有慈悲之心。
首先,我们要容许自己体验愤怒。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承认自己真的生气了。即使让我们生气的人对我们有恩,我们也有理由生气。我们可以对同一个人既感激又生气。如果我们不承认自己生气,就会耗费大量的精力来克制情绪。当愤怒变成冰封之火时,一旦爆发就会越演越烈,更加痛苦,并且还可能会以其他更可怕的形式表现出来。
然后,我们可以告诉自己:生气的时候,不要说任何话,不要做任何事,尽快让自己离开现场。因为生气时说的话或做的事,通常会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事后想起来会感到后晦,这时候衍生出的自责、内疚等情绪就会更加复杂。你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通过深呼吸或平静地散步,让心绪平静下来。然后,你可以在内心里对自己回答以下问题:
我生气只是表面现象,我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方内心的需要是什么?
我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来实现、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两个问题通常可以帮助你回到此时此刻,用和平的方式,把关注点放在寻找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上。
最后,当你不生气时,就可以想一想:对方这么做,是否也是出于无助,他背后的需要是什么?通常,想让别人听到我们的需要和感受,首先要感同身受地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在我们努力去关注对方的需要时,愤怒很容易转化成悲伤和同情。这样的情绪,可以激励我们愿意付出很多努力去满足他人,同时也让对方聆听了自己,愿意伸出援手来帮助我们满足自己的需要。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