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艺术作为载体,给孩子一个充分表达与感受的空间,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
社会在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安全感不应被忽视,如何给孩子一个适宜的、相对稳定的成长空间,关注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课题。
在艺术体验中,孩子能够把自我的感受表现出来,通过正向的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
幼儿在2岁半之前即可初步形成部分审美观念,具体表现如要求食物及用具必须完整等。之后,会逐渐对色彩及空间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如开始喜欢把物体垒高、对某种色彩产生兴趣等。
有效的早期艺术教育,能够引导幼儿以其内心的需要出发,通过色彩、形态、构建等美术造型活动进行表现,并将这种表现传达给别人,如家长、教师、同伴等。在欣赏作品时,老师可体验到幼儿创作时的感受,同时加以鼓励和赞许,这种和孩子的同感和赞许反馈回幼儿,有利于形成幼儿对自我表现的自信、喜欢等良好的情绪体验。通过此类活动,即可帮助幼儿有效建立自信及安全感。
快乐和自由的艺术创作活动有利于释放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建立情感上的稳定性
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遵从幼儿意愿的艺术他作,首先将会伴随一种真正快乐的感觉,就像一种儿童依偎在母亲的胸前并紧贴着母亲的心气带来同样幸福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以艺术的方式充分地释放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和自由,达到孩子情感和精神的满足感,从而培养孩子积极的性格,提高孩子安全感的系数。
比如在艺术活动中,使用丰富的材料及多样的表现方法可有效调节儿童情绪,如沙子、水等材料的触感对幼儿可起到情绪安抚的作用。而通过对颜料的自由挥洒及涂鸦,则可使幼儿情绪得到释放,通过各种材料及表现方法及幼儿的五感刺激,给孩子一个自由挥洒表达的空间,这种动静结合的艺术教育可以充分满足孩子情绪上的各种需求。
体验和探索性艺术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幸福感和心理安全系数
在进行艺术体验和探索的活动中,孩子将生活中的感知、感受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提高孩子感受美、感受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幸福感,达到孩子心灵上的满足感,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心理地安全度。
比如在我们《春天》的课堂中,老师会布置春天的场景,通过引导孩子对春天事物的探索,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把自己的感受,同时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一棵小草的生命有所感触,也可能对大自然的其他事物有所感动,另一方面通过自铁主动探索和理解表现的过程,孩子会自发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并能够独立思考,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尊心,有了自尊才有自信。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