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实验是这样做的:心理学家用铁丝编了一个猴妈妈,又用手感柔软的材质,比如海绵状橡皮和长毛绒布做了另一个猴妈妈,然后把它们同时放在刚刚出生的小猴的笼子里。结果发现,如果铁丝猴妈妈身上没有奶瓶,而布猴妈妈身上有,小猴很快就会和布猴妈妈难舍难分;而如果奶瓶是在铁丝猴妈妈身上,小猴呢,也只会在觉得饿的时候才会找铁丝猴妈妈吃奶。
母亲能给婴儿带来温暖柔和的感觉
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哺乳动物和峮嶙儿对母亲的依恋并不仅仅只是因为母亲能给它喂奶。也就是说,宝贝对妈咪的亲密感的需求,如被抚摸、被拥抱、被亲吻,会让婴儿感到一种被接纳、被包裹、被抚慰的感觉,而这,是被写入基因的一种最原始的本能需要。
婴儿时期与母亲越亲密,将来才能越好地做自己
致力于研究客体关系的心理学家,通过对无数婴儿的观察,以及在治疗大量临床个案的积累中,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婴儿需要在出生的前几个月里完全的“占有”母亲,即要求母亲对他长时间,高质量的亲密陪伴,是因为婴儿是通过满足亲密从而实现与母亲的分享,建立自我。
有意思的是,婴儿时期亲密感的被满足,为婴儿发展带来的益处还远不止这些。猴妈妈的实验还有更多的情节——如果在小猴离开布猴妈妈出去玩耍,突然给它看一个模样古怪不得的庞然大物,这小猴会惊恐万状地撒腿奔向布猴妈妈,紧紧地依偎着它。然后逐渐平静下来。可是,如果把布猴妈妈换成铁丝猴妈妈,小猴就不会跑过去寻找安慰。可见,布猴妈妈能给小猴以安全感,而摸上去凉凉的铁丝猴妈妈却不能。
良好的环境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当心理学家从生理角度不断接近婴儿与母亲亲密关系的本质时,客体关系学派的心理学家的学说也总会适时跟进。他们认为,一个足够好的妈——总是能够敏感感知宝贝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并创造性的满足宝贝,能和宝贝建立起亲密又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妈妈,能够为宝贝的发展营造一个包容的、保护的、接纳的“可促进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帮助宝贝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足够的安全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界限,拥有一个充满张力的内心,能够建立起高质量的情感关系等。
反之,一个不够好的妈妈往往不能为婴儿提供生长的必要环境,因而,宝贝的内心里会有一种俗求不满带来内心冲突和不安全感。这种感觉不断地在内心积淀,成年后这个婴儿往往内心柔软度和张力不够,会在人际关系中经历很多的困难。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