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金水银水,不如妈妈的奶水”,每个人几乎都听说过或看到过“母乳喂养好,,的宣传,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母乳才是婴儿最好的食物。但是,一旦具体到自家那位妈妈的奶水,很多人会怀疑,是不是母乳营养最好只是一般而言?要不然,为什么她喂的孩子就不如隔壁家的孩子胖?也许还是要加上点奶粉才能行吧?
没有ISO认证,敢喂母乳吗?
每个家庭里唯一的宝贝,所有的大人都很紧张他。在设计巧妙的育儿用品越来越多、早教机构越来越普遍、营养越来越过剩的时代,母乳喂养这种自然的喂养方式也显得越来越没有“科学感”和“现代感”了。
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G.Ritzer)在《社会的麦当劳化》一书中写到,可计算性、有效率性、可控制性、可预测性这些理性化原则,已经从快餐业蔓延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已经习惯了“有标准、达到标准,才有安全感”。不卡上个“达标”的戳,仿佛就有了焦虑的理由。
当看到很多奶粉里“含有什么什么”的时候,家长就容易对没印有成分表的乳房心存怀疑。当多数家长都给孩子喂奶粉,并谈论每顿吃多少毫升的时候,剩下那少数母乳喂养的家庭就会巴不得妈妈的乳房上也有刻度。何况,现在经常是全家老小都是育儿新手,不太知道怎样判断孩子吃没吃饱,成分和刻度的诱惑当然非常有力。
在类似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体重要“达标”也成了很多家庭质疑妈妈奶水营养的原因。从42天起,每个孩子都要去“儿保”。新生儿父母会拿到一份
“婴儿身高体重对照表”,这个本来是辅助家长检测宝宝生长发育趋势很好的工具,但是很多时候儿保的工作人员把工作简化了,不去讲解宝宝的体重在不在正常范围、趋势如何,而是简单地说一句“达标”或者“不达标”,而且达标不达标的参照系还是错误的,往往就把平均体重当做达标线来使用了。
这里面的逻辑错误很明显,如果比平均体重高才算达标,那岂不是永远有一半人不达标?但是“儿保”的身份的权威感,加上科学工具的安全感,再加上“不达标”这个词本身对人们心里普遍焦虑的准确刺激,家长很容易就慌了。母乳喂养的家庭不再相信妈妈的奶能养好孩子。
但是,让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些让我们不敢相信自己妻子、女儿、儿媳的乳汁的理由,真的禁得起推敲吗?
实际上,妈妈们需要的,是客观真实地知道母乳哺育到底是什么样子、什么感觉、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样才能做到无论喂还是不喂,都能做出安心的选择。而选择喂哺母乳的妈妈,也能得到真正有帮助的信息,顺利地喂下去。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