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半,支气管肺炎了,第一次吊水,真的很庆幸仍然母乳喂养中,打针的时候对孩子说会有点痛,待会我们找到位置就喝奶奶,结果就插针时哭了—下,抱出来就喝奶奶,一喝就睡着了。奶真的是最佳安慰品啊,都无法想象这次生病没奶怎么办。吊针时看到其他孩子大部分是奶瓶安慰,给奶瓶也不要时哭得无法自制,根本劝不住,只有小部分很小的孩子才是母乳安慰!整个打吊针的大厅都是哭声一片啊,听了都心疼不已又不忍!如果孩子都是母乳喂养,哪会有这片光景!”这是母乳喂养大本营的微博曾转发过的一位妈妈的感慨。
母乳哺育的确有很多广为人知的方便之处,比如不用每天N次洗刷奶瓶;不用夜里起来一边听着孩子哭一边冲奶粉;带孩子出门时不用携带奶粉奶瓶保温杯和热水,妈妈人在就有奶;需要坐飞机、火车长途旅行的时候,不用担心孩子哭闹;妈妈重返职场后,下班了搂着孩子喂顿奶,在或坐或休息的同时,就安慰了自己和孩子积累了一整天的想念……
但是,如果你关注的角度不同,这些方便也可以变成不便。比如,虽然不用洗奶瓶了,但是妈妈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喂孩子;虽然夜里抱起孩子就喂了,但是夜里照顾孩子的任务也不能由别人替妈妈承担了;出门时虽然随时都有奶,却并非随处都能喂;妈妈重返职场了,孩子对于只有奶瓶没有乳房的白天是“不太满意”的,替代照顾的人可能要在哄睡和喂食上多花很多耐心来帮孩子适应。
这些方便当然首先是孩子方便、孩子受益,但那些大人觉得不方便的地方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想要不陷入选择的两难,大人可能真的要很能干才行。大概这就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给我们出的难题吧。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