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院子里有时看到小宝宝为了抢一件玩具会打到别的小朋友,而我家的宝宝却总是会自己打自己。一不高兴就举起小手,拍打自己的脑袋。唉,真是令人又心疼又气愤。
为什么会这样?是宝宝动作发育出了状况?还是他的心理有问题?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宝宝为什么要打自己?
宝宝不小心碰到头、摔了跤,或者被别的小宝宝打了时,旁边陪伴的大人一定都会特别心疼,那时通常会言语轻柔地抚慰宝宝或提供平时不提供的玩具、食物和承诺,因为这样可以让宝宝。快速地从疼痛中缓过来。正是这样的一种经历、一个过程,让宝宝意识到自己受伤的结果可以满足平时不被满足的需要,于是,宝宝想到了这样的方法一用小手打自己。
发泄自己的坏情绪
1岁多的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很有限,当他遇到不满意或者不顺心的事情,而自己又无法用言语来表述时,最直接简单的方式就是肢体语言。摔心爱的玩具、打自己的头,甚至是用头撞墙等,都是一种不满情绪的宣泄方式。
聪明的妈妈这样做
看着孩子打自己,妈妈会多么的着急和担心啊,生怕孩子不知轻重地打疼自己。先深吸一口气,再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宝宝像戏剧学院毕业的演员,动作是在打自己,但其实是轻轻拍两下,还不时地看看身边的大人。观察到这个现象后,你可以不动声色,也不去揭穿宝宝,只是平静地蹲下来,听听他想要表达什么,父母淡定的态度会让宝宝慢慢平静下来。温柔的关注并非满足要求
当宝宝慢慢平静下来后,你可以揽着宝宝和他轻轻地说会儿话。例如宝宝为什么不高兴了?是想要做什么吗?还是没有做好自己着急了?通过简单的话语,让宝宝试着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但一定不能马上满足宝宝的要求,并要让宝宝知道刚才的行为是不合适的。妈妈及时的关注、温柔的爱是宝宝永远不会拒绝的。运动是最安全的情绪释放
宝宝也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只是他还不善于表达。这需要父母平时陪伴时,增加宝宝可以选择的运动方式,例如小跑,轻跳,或者对着柔软的靠垫来次小拳击……在这样的体力运动中,小家伙不知不觉地调整心情。慢慢地,就不会记得曾经的那个不恰当的方法了。营造一个安全的运动探索空间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很多事情都还不能理解,所以许多不能让宝宝碰的东西,事先都要收好,不摆在他的视线范围内,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减少对宝宝重复的限制和拒绝,从而减少了宝宝因为得不到而不快乐的概率。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