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孩子涂鸦、绘画、做手工的过程中很多家长总是感到力不从心。6月16日父亲节到来之际,新蕊计划——2013年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特邀上海著名儿童艺术教育机构童画家工作室的冯喆、史莹老师跟家长分享“用艺术激发孩子的潜能”的观念和方法,近百名家长现场聆听了讲座。
活动中,冯喆老师结合孩子们画画时的各种情景回放,阐述了各年龄段儿童的绘画特点,并针对在孩子绘画方面家长常遇到的困惑和疑问,一一作出了细致的解答。他指出,陪伴孩子画画的过程中对孩子的陪伴和无条件接纳是关键。正确的引导不是技能的填鸭式灌输,而是不带预设的完全接纳,在这一前提下的引导才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孩子一起去艺术馆,欣赏大师的作品。增加家庭中的亲子活动。多和大自然接触。
孩子不想参与到画画活动中,只在旁边看,该怎么办?
孩子有自己的心理安全边界,给孩子一个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很重要。如果他希望在旁边看,就让他先看,他会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慢慢地他会拓展边界跟妈妈一起来做,最终完全变成是孩子来做。孩子总是说:“我不会,妈妈画。”父母应该怎么办?
父母要做的不是帮忙画,而是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前期是否给过孩子—些评判?孩子是否对自己的要求较高?自信心是否受挫?幼儿对事物的感受,理解及表达方式不同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儿童画并不是越像越好。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萌芽。面对孩子的作品时,父母应该俯下身来听孩子自己讲他画了什么,孩子表达的愿望比画作更为重要。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