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性黄疸:约半数的宝宝在出生后的第2-3天会出现皮肤和眼白发黄,这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引起的。随着日龄的增加,肝功能成熟,黄疸自然消退。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治疗,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黄疸会自然消退,早产儿可持续至第3周才自然消退。黄疸期间宝宝吃奶有力,哭声响,四肢活动好,大便颜色正常。
母乳性黄疸:与母乳有关。母乳性黄疸的宝宝状态好,大便颜色正常,常需要4周左右董疸才能消退。对母乳性黄疸比较明显的宝宝,可停母乳3天,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
病理性黄疸:如果宝宝黄疸出现很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迅速加深,董疸持续时间长(超过3周)或出现黄疸时宝宝吃奶差、反应差、大便颜色发白等都要及时看医生。
2.吐奶
宝宝吐奶明显,多数属于正常情况。但吐出较多量的奶,则易进入气管导致宝宝窒息;奶流入耳咽管,容易引起继发细菌感染而患中耳炎。
对吐奶宝宝的护理
喂奶后将宝宝竖抱,让他的头伏在你的肩部,轻轻拍他的背部,使吸入的空气暖出来。
喂奶前先换好尿布,喂奶后尽量少搬动宝宝。
免喂奶时吸入过多空气、吃过量、吸空奶头等。
对严重吐奶的宝宝,在躺下入睡时用毛巾垫高他的头肩部,让宝宝身体向右侧卧,既有利于胃内的奶汁进入肠道,又能防止呕吐导致奶吸入气管或肺的危险。
健康提醒:吐奶会随着年龄增加和身体重心变化逐渐减轻,如果宝宝随着月龄增加尤其是会坐后吐奶仍频繁或呕吐量大时,应去看医生,以排除先天性消化系统畸形的隐患。
3.体重减轻。
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体重不增反减的情况,这是因为新生儿的体重中水占了70%以上,加上新陈代谢速度快、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多、进食量较少和排大小便等,导致水分短时间流失过多,引起体重下降,医学上称“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这种体重下降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10%,一般在10天内体重恢复正常。如果10天后体重仍未恢复,则应看医生。
4.马牙
宝宝张开嘴巴时,你如果发现他的嘴里有黄白色物,用手摸感觉还是硬的,该黄白色物在医学上称上皮珠,俗称“马牙”。这是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在数周后会自行消退。有老人说“马牙”要擦掉或刮掉,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新生宝宝的免疫力很差,擦刮损伤后会引起感染,导致严重后果。
5.头发稀少、脱发
新生宝宝的头发状态与以后的头发状态没关系。宝宝以后的头发数量、形状、质量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部分宝宝出生时胎发很好,可是头发脱落明显,或者胎发剃后生长慢或头发稀少,如果宝宝生长发育状态好,多属于正常现象。另外,宝宝因代谢快汗多而头痒,躺着时喜欢摩擦止痒,使后脑勺处的头发变得稀疏,形成一个枕秃圈。这些宝宝即使正常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头发仍然稀少或脱发。对此,你不必紧张,绝大部分宝宝在两岁以后头发就逐渐长满了。
6.皮肤蜕皮
小宝宝在出生24小时后,大部分皮肤会变得很干、脱屑,手掌、脚掌处特别明显,就像日晒后的脱皮,在1-2周时全身表皮还可呈片状脱落,这种脱皮是正常现象。不过,在给宝宝洗澡时不能强行搓皮肤,以免损伤宝宝的皮肤。
7.抖动
小宝宝在睡觉时发生四肢或身体无意识、没有规律的抖动,这属于正常生理性反应。新生儿或3个月内的小婴儿,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脑细胞受刺激后容易引起兴奋,如当受到声音、光亮、震动等刺激后出现抖动。这种抖动现象多数在宝宝4个月后就逐渐消失,但如果抖动很频繁,还是需要去看医生的。
8.惊吓
有的宝宝特别怕关门声,听到关门的急促响声或其他突然发出的较高声音,宝宝就会全身抖动或两手握拳,好像特别害怕的样子,这也是宝宝正常发育的过程,原因与上述“抖动”相同。
医学称之为惊吓反射,就是宝宝对声音感受的特殊反应。表现为当宝宝突然听到60分贝以上的声音会出现全身抖动,两手握拳,前臂迅速屈曲或皱眉头、眨眼、睁眼等。如果0-3个月的宝宝没有这样的惊吓反射,那就不正常了,得警惕宝宝的听觉是否出了问题。
9.憋红脸
宝宝用力或大便时会出现憋红脸现象,这是由于皮肤薄,用力后血管充血在面部显现的缘故,为正常现象,不必担心。平时,你可以观察宝宝脸部屏红时是否要大便,以此找到宝宝的排便规律。
10.乳房肿胀
部分宝宝会发生乳腺肿大(男女孩皆可发生),多在生后3-5天出现,乳腺内有硬结样组织,乳晕区颜色深,甚至发生泌乳现象。这是因妈妈妊娠后期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引起的,无需处理,一般数周后乳腺肿大逐渐自然消退。
11.假月经。
部分女孩出生后第5-7天可见阴道少量出血,这也是由于妈妈妊娠后期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而宝宝生后突然中断雌激素,所以形成类似月经的出血,这种现象被称为“假月经”,无需处理,几天后阴道出血会自行停止。
12.绿便
大多数健康的新生儿在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大便,大便为墨绿粘性的,即胎便。等胎便排完(约3-4天)后,大便颜色就会变黄。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