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子由于妊娠高血压病,不得已剖宫产,及时结束妊娠。宝贝那时刚刚30周,出生时,体重不足2千克,娟子一家人对宝贝呵护备至。医生也叮嘱,一定要定期带宝贝来查眼睛,以免患上早产儿视网膜病。
1.尽早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
宝贝眼睛的正常发育标准
一般而言,新生儿眼睛一出生就有感光功能;2个月时,可以协调地注视物体,眼球可随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90度;3个月时出现手眼协调,会用手去抓跌落的物体,并开始认识妈咪和熟悉的物品;6个月时能分辨熟人和陌生人;1岁时可以注视3米远的物体,能区别物体形状,开始喜爱看图画。父母要随时注意宝贝生长发育期间的视力变化,如果宝贝在相应的阶段里达不到上述视力标准时就应引起警惕,尽早求医。
宝贝需常规进行早产儿视网膜检查
为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国内外专家建议,对有发病危险的新生儿,如同时有胎龄不足34周或者体重低于2000克,并且出生后发生窒息、接受过吸氧或输血治疗的新生儿,必须常规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眼底检查。
首次眼底检查,应在出生后4-6周。
以后的复查,根据上次眼底检查结果而定,一般每2周一次。但如果眼底病变较重或进展较快,眼科医生会要求每周复查1-2次。
上述检查要持续到视网膜发育成熟,检查中一旦发现有病变,应及时进行冷冻或激光光凝治疗,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检查的注意事项
1.挂号时就要告诉医务人员是做早产儿眼底筛查;
2.事先给宝贝穿好一次性纸尿裤;
3.医生做眼底检查前点的散瞳眼药水对新生儿是安全的,因为瞳孔散大,所以检查后当天宝贝会有轻度畏光症状,注意避光,约3-6小时后瞳孔便可恢复正常:出生体重不足2000克、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均需进行眼底检查;
4.婴幼儿专用开睑器会引起宝贝短暂的不适,可造成眼睑压迹,但会很快恢复,对宝贝没有影响;
5.为了防止眼底检查中宝贝溢奶造成误吸或窒息,在检查前1小时、检查后30分钟内不要给宝贝喂奶;
6.因为是在清醒状态下做眼底检查,宝贝会有哭闹现象。新生儿的结膜组织非常脆弱,因此检查结束时少数宝贝会发现结膜下有出血点,请家长不必担心,这种现象会在短时间内退去,对宝贝没有影响。检查结束后做什么?检查结束后,家长要向医生询问检查结果。根据检查结果,有以下几种处理:
1周或2周后复诊;
宝贝6月龄时进行眼科检查。是不是所有的早产儿都有可能得早产儿视网膜病呢?早产儿是指胎龄大于等于28周小于37足周的婴儿。早产儿视网膜病(ROF))是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婴儿的一种视网膜病变。大部分早产儿生后视网膜发育并不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自行发育成熟。但是有少数宝贝出生时体重较低,或胎龄较小,加之吸氧时间较长、有呼吸系统疾病,或合并有其他高危因素等,则可能患上早产儿视网膜病。尤其对于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胎龄小于32周的婴儿,危险性更大,这些早产儿也是需要重点筛查的对象。我国经济卫生发展不均衡,卫生部规定凡是出生体重不足2000克、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均需进行眼底检查。
怎么才能知道宝贝是否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呢?
早产儿视网膜病属于眼底病变,且大多好发于眼底周边部,加上宝贝较小不能配合医生检查,因此首先应选择有足够临床经验的眼底病专家来进行检查。检查前需要将宝贝的瞳孔散大,由于宝贝的瞳孔肌肉力量强于成人,往往需要多次点散瞳的眼药水才能将瞳孔散大。开始检查时会给双眼滴眼球表面麻醉的眼药水,一般无需全身麻醉。对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在出生后4-6周都应当进行眼底检查,以排除早产儿视网膜病;对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这一标准可以适当扩大。如果患上早产儿视网膜病可以治疗吗?较轻的病变可以暂时进行观察随访,如果病变慢慢消退则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病变加重就可能需要激光或冷冻治疗。大部分的早期病变在激光或冷冻后都会被成功控制,但是有个别宝贝尽管接受了及时的激光或冷冻治疗,眼底病变仍会进展,甚至发生视网膜脱离,这时可能需要多次进行激光或冷冻治疗。即使如此,还是有极少数的宝贝发生严重视网膜脱离,尽管可以尝试玻璃体切除等手术方式,但是往往成功率很低,术后的有效视力很差,并且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早产儿视网膜病必须治疗吗?大部分早产儿视网膜病可以自行回退,可能会轻微影响视力。但是如果达到治疗标准而未得到适时的治疗,宝贝的视力就可能永久性丧失,并且有可能继发青光眼、角膜白斑、角巩膜葡萄肿、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影响面部发育。
早产儿视网膜病常在宝贝出生后3-6周出现,只有在此活动期发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挽救宝贝的视力。一旦错过治疗的时间窗,宝贝也就永远错过了拥有光明的机会。早产儿视网膜病导致的失明是可以预防的,妈咪要重视,也一定要按时检查。有些家长带宝贝检查过一次后,因为不舍得让宝贝在短期内再受检查之苦,往往拖延复查时间,甚至说等宝贝大些再查吧。经常在门诊碰到家长带着5-6个月的宝贝来做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检查。这些早产儿家长们对该病一知半解,殊不知,如果宝贝真的不幸出现了这个病变,5-6个月已经锚过了最佳时机!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