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医生诊室

http://www.hxytw.com 2013/8/8 1 阅读数:107284

  由于我的独特背景,我对于各位年轻父母们面对的问题不仅有直接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有丰富的个人经历。我曾经多年苦读,从2年的学前班到13年的美国公立教育(幼儿园到12年级毕业),再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环境学的本科学位。这才刚刚开始。此后,我又在西雅图进修了遗传学和生物化学,再到温哥华的不列颠国利比亚大学学习医学。但倘若想在美国行医,你还得到专科医院里接受进一步的专业培训。我先在精神病学专科医院里修炼了三年,这是我的本行;出关之后,又完成了一个两年的研究生项目。这项目的课题是个非常特殊的组合,叫做“老年性精神病学及神经行为学”。

  什么?老年?一点儿不错。不过,在老年病学中,我们恰恰会研究一个人的早期经历对于其一生的深远影响。同样我们还会研究一个人的大脑、身体以及神经系统对不同经历所做出的反应。而这一切与您的孩子甚至是您本人即将经历的一切都有着深刻的联系。

  我有两个姐妹。家父已经去世,而母亲还健在,而且离我和我的一个妹妹住得很近。这样我们不仅方便探望,一旦有事也能及时照应。我有幸娶了位好妻子。尽管我很想把这归功于我的识人之明,但却不得不承认运气的作用。本期文章中我虽然不会讲很多关于她的故事,但由于我从她那里受益良多,您从字里行间一样能够读到她的思想。我和妻子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已经在中国定居。我这两个儿子为我生了三个孙女。因此,对于新生儿到三岁的孩子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我想我确实有着新鲜的切身感受。

  诚然,我是个美国人,而各位读者大多数是中国人。但这要紧吗?我不想擅作结论。不过我强烈建议各位读者,勿以国别不同而拒绝我的建议。现在科技昌明信息通畅,世界更小了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彼此的大量信息。比如各位倘若对我感兴趣,在网上查找我的信息易如反掌。重要的是,当我们人与人之间了解深入到一定程度,我们总免不了感喟人性日:“人总归是人”。大家生而为人,彼此的志趣、渴望以及能力自然不会有本质上的差别。纵有出入,也不至于像地域分划这样泾渭分明。我不否认所谓的“文化”因素,但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前进,这些因素早已不如从前那样刻板。您或许会认为你我对事情的轻重缓急观点不同,而恰恰因此,我的建议才对您和您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说起如何看待轻重缓急,我想这也无非是处事的基本原则问题,那我们就展开讨论—下:

  我想您一定希望“开发”出孩子的全部潜能,也就是孩子的“最大潜力”。而这意味着什么呢?对我个人而言,孩子出生后的几年内我们根本无法获知TA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擅长做什么样的事、喜欢做什么样的事,但是你总会希望孩子能有最好的机会来把TA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您一定希望孩子能够“成功”。

  不过这个词的含义显然因人而异。

  经济上的富有当然是一方面,但我们也知道,超过一定数量后,财富的增长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快乐(不过,富裕的人比穷人快乐的可能性还是会大一些)。

  您希望孩子健康。

  您希望孩子将来也能找到一个好的配偶,建立个美满的家庭,而且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

  可能您对孩子还有一些特别的期望。举个美国的例子说吧:假如有个父亲迫切地想把孩子培养成一流的运动员。倘若孩子确有运动天赋、乐于下工夫训练而且幸运地没有受伤,这或许能够行得通。然而如果孩子生性安静、只喜欢故事和音乐,那么父亲强加的目标就会成为父子关系中的一颗毒瘤,长期影响父子感情。所以我以为,发现、培养孩子的才艺,为其创造条件都是好事,但如果硬把孩子塞进一个并不合适TA的模子,那只会毁了孩子。

  您希望从孩子身上获得快乐。如果您不明白这个道理,认为这不现实或者没必要,那么我必须要求您这么做。这不光是为了您自己,更是为了您的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那TA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有一道坚强的后盾和强有力的支撑。当然您可以旁征博引,说某人自幼缺乏父母关爱最终也取得了“成功”(典型的童话故事)。我承认这有可能发生,但是请相信我,我所接触的那些缺乏父母关爱的老年患者,直到临终都对童年的遭遇耿耿于怀。那绝不是什么快乐的记忆。

  我所说的“爱”并不是毫无原则地向孩子妥协。您希望孩子获得很多素质,包括责任感、自制力、判断力、待人接物的谨慎,等等。不是所有人的所有愿望都能成真。这是个现实的世界,我们所有人都受到经济和社会的制约。您应当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而且学会成熟地面对现实。

  您应该让孩子—直保持联系,一辈子。我个人认为,这事情不能靠命令或是法规,尽管在某些文化中把这种联系看做是一项义务。然而现代社会中的孩子们自己都很有想法,这是现实。一个人是否幸福,很重要的—方面就取决于TA是否有能力“独立”,作为家长的您自然也希望孩子能够有这个信心。同时,您也希望孩子能够欣赏您,并且让一个具有独立能力的孩子自愿地作为家庭的一分子。这完全可以做到。而且,当孩子与您保持联系是出于自愿选择,而不是被强制时,那种关系才是最可靠和可贵的。在这个专栏的开篇文章中,我已经涉及了不少话题。也许还可以更具体一些,但具体问题又很难在三言两语间说透。

(编辑:爱动脑)

红星婴童网公众微信号
标签:瑞德医生

关于我们企业文化公司宣传服务范围宣传推广企业合作友情链接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招聘信息RSS订阅专题首页

版权所有 红星婴童网【WWW.hxytw.com】CopyRight @ 2012-2017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09082350号  
本站是专业提供婴儿用品招商儿童用品招商孕妇用品招商婴童店加盟孕婴童早教加盟孕婴童用品等其它名牌孕婴童及其相关产业的招商平台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 
电话:14700496243
  诚信网站     wlzp   网站信誉良好   zytz   315cxdw   sf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