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家庭教育历来注重孩子在品德修养方面的塑造,‘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老祖宗《三字经》的开篇便强调了一个质朴而深刻的道理:人最初阶段的环境和教育差异将人与人之间相似的本真性情演变成各式各样的状态,成长为一个个独特的个体。
我们常说,小孩子是一张白纸,如何在这张白纸上挥洒创作将其打造成为一幅曼妙的画卷,正是最考验家长的地方。
点滴小事彰显大爱
只有5岁多的小人儿恐怕不明白什么叫做天灾无情人有爱,但是她知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尽力去帮助,小孩子懂得用自己发自内心的纯纯的爱去温暖他人,真是令人欣慰。
“妈妈,别忘了给灾区小朋友带去我最喜欢的玩具”、“妈妈,这条是我最喜欢的裙子,也放在箱子里吧”、“妈妈,我能给那里的小朋友写封信吗”……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过后刚几天,我即将跟随心理专家救援团队赶赴灾区。那时才5岁多的女儿也天天关注汶川地震的灾情,听说我要去那里帮助群众,小丫头也吵着要给灾区的小朋友准备礼物。
晚饭后家里开始紧张地准备行装,最忙的要数我家的那个小人儿,到药房买药、超市买食品都必须跟着一起去。超市里,小家伙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小食品,恨不得什么都从货架上取一点下来。回家之后,女儿张罗着把她的宝贝积木箱子搬出来,看到箱子里尚有空间,又把她的图画书、贴画本、漂亮裙子塞了进去,看到书架上有一瓶痱子粉,也塞进箱子里,嘴里还自言自语着:“我夏天出痱子,灾区小朋友也会出痱子,有痱子粉就不十白了。”看我忙没时间搭理她,小家伙又拿出纸笔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了封信,用她最喜欢的福娃贴画把信粘在了积木箱子外侧。
看小丫忙得不亦乐乎,我故意逗她:
“明天妈妈把你最喜欢的玩具和衣服送给灾区小朋友之后,这些东西可就不能再拿回来了。”“我如果想要,只要听话妈妈还会给我买。灾区的小朋友没有妈妈了,看到玩具就会觉得妈妈还在身边。”女儿的几句话说得我鼻子酸酸的。原本考虑不知道灾区具体情况怎么样,带一大箱子玩具太麻烦了。经女儿这么一说,怎么样都要把孩子纯纯的一份心意也带去。
当家长,是一种修炼
为人父母,身边时时刻刻有一个用好奇目光探索未知世界的小人儿,令自己经常要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怕因为大人无意间的小小失误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孩子毕竟是孩子,不仅时时事事需要大人照顾,还会时不时犯点儿小错误,冷不丁地冒点儿小脾气招惹你。大多数的时候,自己还能用“爱心+理智+修养”的组合来对待小家伙。可家长也是凡夫俗子,也要扮演家长之外的其他角色,哪能保证一见到小人儿就状态饱满,心情舒畅呢?因此,当孩子有时调皮捣蛋像个小刺头的时候,大人也真想不过脑子地甩上几句狠话,手心也痒痒得恨不得一个巴掌解解心中的闷气……
作为家长,用满腔的爱对待孩子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那样得到同样的宠爱,至少是几句能够温暖心窝的温情话语。但是,当孩子还是一个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知道周围人需要什么的时候,让小家伙们变换角色来理解家长,关心大人,简直是一种奢望。
陪伴孩子成长,对家长本人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或者换一个说法,是一段人生修炼。比如,当大人自己状态不佳而孩子又偏偏赶在“枪口”犯浑耍赖的时候,当小家伙明明在不久前刚刚许下承诺,却又照方抓药屡屡犯同样的错误时,当大人自己想做一件事情的当口,孩子却在同一时间需要家长帮助的时候,类似的事情仔细想来简直是数不胜数。家务事都是由这些琐碎的、不大不小的事情构成,如何闯过一道道关口当一名称职的家长无疑是个不小的考验。作为家长,在孩子幼年的时候,无疑应该把小人儿的需要排在自己的需求前面。面对孩子的错误,更是要在和颜悦色批评教育的同时,不断告诫孩子需要爱的包容而不是情绪化的放弃。
体罚该不该?
对于孩子偶尔像个小恶魔一般的淘气行为应该怎样呢?有时当家长的真是恨不得发挥自己的体能优势,照着小家伙的屁股蛋子拍上几下,在威慑孩子的同时,也出出大人压抑已久的怨气。
当然不能用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过对于淘气过分的小人儿,家长如果不适时显示一下大人的体能优势,孩子还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淘起气来一点没有边际。对此,我的体会是,大人要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把手挥起来,这样才能把大人与孩子之间较量的主动权掌握到自己的手心中。脸上带着笑是为了带给孩子一种信息一一无论你怎样使坏,也逃不出家长的手心,同时坏不了大人的心情;把手挥起来就表示随时可能冲着小家伙落下来,这样做是为了告诫孩子一一你不能为所欲为,凡事都要有个度。仔细回想起来,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时候自己举起来的手都没有落下来,机灵的小丫头见势不妙就会赶紧改变自己的态度。也有极个别的时候,小家伙的倔强劲儿犯起来忽视大人的反应,这时自己的手臂就冲着小丫头肉墩墩的屁股看似凶狠地抡过去,然后手掌带着一阵风不轻不重地落下。
体罚应该是一种概念性的、象征性的惩罚,不能在气头上便失去了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要让孩子知道大人对他们错误的容忍不是无边无际的,大人与他们是平等的交流,无论是谁犯下错误,都应该受到惩罚。
人之初,性本善
古人教导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孩子幼小的心灵天性善良,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眼前的世界和接触的环境随时随地都发生着这样那样的事情,如何引导孩子将善良的本性保存不被污染,对他们的一生意义深远。
善良的心灵不是依靠教导得来的,而是通过孩子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汇集体验,所以在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要强调做人的道理,简单地讲就是一一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大人可以和孩子一同去分享体验。比如,带孩子在菜市场买菜,体会卖菜小商贩的每日辛劳和不易,比单纯在饭桌上告诉孩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效果好;又如教师节时,提醒孩子用自己的手工劳动作品当作礼物送给老师,比带小家伙去商场采买现成的礼品更能表达心意;有时家里老人腰酸悲痛时用眼神暗示孩子去取按摩器,比教育孩子什么叫做尊老更直接;每逢家长自己遇到疑难事情,直接告诉孩子妈妈遇到了难题并请小家伙想办法出主意,比用话语鼓励孩子帮助大人分忧解难更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家里的小主人……生活中孩子能够发挥作用的事例很多,虽然小家伙实际上不一定能帮大人什么忙,有时还反而帮点小倒忙,但是在处理点滴小事的过程中,孩子潜移默化地从真实生活中得到的启发和教育却是生硬的教育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让孩子明白善良是一种美德,引导孩子用发自心底的真情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培养孩子从小建立一颗懂得感恩明白什么是爱的心灵,这些看起来都属于无法归入具体门类的教育,也不是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特长。不过,相信人类的繁衍是一项种下爱、收获爱的浩大工程,所以家长一定要千方百计上好关乎孩子健康心灵的一课。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