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更多地表现出坚持自己,不轻易放弃的特点。为了满足需求,宝宝会不断探索坚持的办法,而“耍赖”则是他的一种虽然不成熟,但却极具年龄特点的探索“成果”。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尴尬,父母首先要理解他,巧妙建立规则,再从生活中寻找预防的机会。
其实宝宝很懂得察言观色,在日常交往中,父母一些无意识的言行给他很多心理暗示:父母也会说话不算数,做事不平等;规定不能做的事情,有时候耍耍赖就可以了;虽然是不对的事情,父母也不一定会坚持原则。久而久之,宝宝就养成了自己的“小规则”,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
跟宝宝有关的事情,父母应避免代做决定或者无视宝宝的要求,要尊重宝宝的意愿。事无大小,宝宝会从点滴小事中,感受到父母的一贯性,从而接受一贯性。
父母跟宝宝约定前,可以多讨论多沟通,约定达成后,父母就要说到做到,要避免约定时不重视、敷衍了事,实现时随意更改,没有原则。父母坚持一诺干金,让宝宝感受到父母的坚持性,从而接受坚持性。
宝宝处在爱模仿、情绪容易被感染的阶段,如果宝宝周围的成人或其他宝宝经常表现出“耍赖”这类行为,宝宝会因模仿而出现同样的行为,因此父母要多从正面来引导宝宝,帮助宝宝建立对正确行为的认同。
父母可以通过故事或者生活实例让宝宝认识到,讲道理的宝宝会得到大家的喜爱,还可以把一些讲道理的行为编成游戏的过关口令或者律动歌谣,让宝宝认同这些表现。父母要多进行耐心的引导,重视他的每一次进步,及时给与鼓励。
父母的关注和引导要适度和重视时机,太刻意或者太急躁,任何的教育引导都要建立在充分的理解和真诚的支持基础上。在不危害宝宝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当宝宝耍赖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妥协,可以安静地旁观或者走开几步,让宝宝感受到父母坚决的态度。
其实,任性和耍赖是宝宝在成长中学会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父母在及时发现、有意引导之余,也要帮助宝宝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其他办法。
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事件,帮助宝宝理解合理的愿望更容易实现的道理。引导宝宝珍惜每一次的收获,体会及时满足的快乐。
让宝宝感受到,父母对主动沟通的认可和对无理耍赖的坚决反对。为了正向激励宝宝,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夸大一些宝宝主动沟通后的成果。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