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半的彤彤每次走到有高度的平台时,常常出现掌心冒汗、肢体动作僵硬、双脚发抖等生理反应。她的大脑仿佛凝固了,对于周围的声音也不太有反应,妈咪喊她,她也似乎听不见,精神高度集中,有时候会叫喊:“好高”!当小朋友约彤彤去游乐场玩儿时,她也害怕坐那些有高度起伏的设施,这样的情形让妈咪很担心,这已经不是单纯性的恐高,这种对重力的不安全感会衍生出许许多多的心理与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
2-3岁,宝贝害怕上到高处,比如在滑梯、跷跷板、秋千上,这与宝贝的重力不安全感有关系,也与感觉统合有关系。
像彤彤这样的问题,同样也困扰着许多其他的宝贝,而这些宝贝极有可能就是“重力不安全感”的典型案例。爸爸妈咪们应该趁着怕高的问题还没有严重影响宝贝心理健康之际,及早发现与治疗,以免这些宝贝以后生活在对“高度”的恐惧之下。
1.造成重力不安全感的原因
重力不安全感其实是前庭系统过度反应所导致,尤其是与重力(地心引力)和直线加速度感觉相关的椭圆囊与球囊,而这两个器官位于宝贝的头部,因此当头部位置和动作的改变越明显时,对于重力的感觉也会越敏感,越会去在意重力的回馈。
因此当双脚离地或站在不平稳的平台上时,便会感到恐惧和失去安全感,如果再加上一定的高度,这样的恐惧会更加倍。
2.重力不安全感的观察指标
◆异常怕高,就连一般人可以接受的高度都会感到害怕,常出现的心理反应包括担心坠落,过度怀疑建筑物的稳固度,他们经常会问:“这安全吗?”“不会垮掉吗?”
◆不喜欢垂直上升或下降的活动,如跳弹簧床、搭乘手扶梯或透明玻璃电梯等。
◆不喜欢站在不平衡的平面上,如吊桥、平衡板等。
◆在不平稳的平面上时会出现步伐加大、双手高举并紧握拳头、脚趾头紧抓着平面等情形。
◆对于新的动作和活动感到害怕或过度小心,除非看过别人示范或在他人的搀扶下进行,并确定没有危险后才能安心去做。
◆讨厌双脚悬空的游戏,如荡秋千、飞高高等。
◆不敢下楼梯或从高处回到平地有困难。
除了上述的行为观察指标外,还可以同步观察是否有负向的生理反应出现,比如冒冷汗(手掌与脚掌较为明显)。肢体或动作僵硬、身体异常抖动、头晕或呕吐等。
在不平衡的平面上移动时,初期家长可以搀扶着小朋友,一方面可以提供安全感,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小宝贝做出较为正确的动作,如此一来,他们才会有体验正常动作的机会和成功的经验。
◆初期家长可以抱着小宝贝一起玩儿,这样可以让小宝贝在有安全感的状态下接受前庭刺激。
◆荡秋千方面,初期也可以让小朋友在双脚着地的状态下自行往前、后移动,让他们渐渐去过渡荡秋千,也可以避免看到荡秋千就感到害怕。
◆待小宝贝在家长的怀抱下渐渐适应后,可以开始尝试让小朋友独自坐在秋千或跷跷板上,此时爸爸妈咪可以用手控制器材的摆动方向、高度和速度,循序渐进地增加摆动的幅度。
◆切忌不要因为小宝贝害怕就完全放弃相关的游戏,这样只会剥夺小宝贝接受刺激并逐渐适应的机会。
3.增加关于垂直上升与下降的游戏经验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