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与爸爸的战斗

http://www.hxytw.com 2013/5/30 阅读数:107613

  比如我们一家三口去公园,我觉得孩子走路走得累了,就会说:“宝宝,让爸爸抱你一会儿吧。”先生一脸不理解:“干嘛非得抱着呀?”儿子也在旁边说:“我不要爸爸,我要妈妈抱!”

  儿子为什么不和爸爸亲?

  2岁的孩子有一种天生的排斥父亲的倾向,精神分析把孩子这个时期对父亲的排斥描述为儿童的俄狄浦斯情结,也是孩子恋母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这个时期的是儿童的分离焦虑,恐惧失去母亲或得不到母亲的关爱,孩子会把母亲抓得紧一些。这个阶段会自然持续到孩子5岁,5岁以后,孩子会自然地愿意跟父亲玩,把母亲晾在一边。尤其是男孩5岁以后会发展一种对父亲的崇拜,这种崇拜是孩子性别角色发展的根源。

  很多时候,是母亲害怕失去孩子的焦虑,促使母亲无意识夸大并支持孩子对父亲的排斥。如果母亲是依恋性人格,而自己的丈夫又比较粗心,缺少温情,母亲会沉醉在与孩子相互依恋的关系中,使内心得以完整。这个时候,父亲对孩子接近被视为一种潜在的威胁,母亲挑剔父亲以挫败父子关系的试探是非常肯定的事情。当然,这一切都被掩盖在一种合理化的对孩子的关心中。

  反过来看,父母关系交流不那么好的家庭,孩子会无意识地流露出对父亲的愤怒,这个愤怒其实是母亲的。原因在于那个时期的孩子与母亲在心理层面有一种共生关系,母亲一切细致的情绪都会激发孩子内心的共情。对父亲的愤怒和排斥有时只是要讨好和认同这个母亲,以确保依存。在关系不良的家庭,这种儿子对父亲的排斥会持续到青春后期,直到孩子十五六岁,自己感觉是在背负着母亲过多的情绪,需要获得自由时,那时愤怒会加倍,会全部回报给这个为他辛劳十几年的母亲,而父亲却成为一个隔岸观火的人。

  所以,这位母亲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父亲,当孩子不要父亲的时候,你必须给孩子一些冷落,帮助父亲回到孩子身边。可以定一些规矩,孩子的什么事由父亲管,母亲绝不多一句嘴,让父亲去面对。另一方面,要孩子学习尊重父亲,首先妻子就要尊重丈夫,你在孩子面前注意跟先生的态度和言行,孩子一定不敢也不会对父亲猖狂。2岁多的孩子,应该跟母亲分床睡了,最好是分房。现在对你重要的事是如何把孩子赶到小屋去,给自己找回婚姻和爱情。你家是否结成了“母子同盟”?

  “母子同盟”是心理医生对家庭关系的另一种描述,它几乎是“婚姻倾斜”的反转。在一些家庭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位很权威的父亲,斥责母亲过度娇惯和纵容孩子,而“不争气”的孩子一心一意地黏着母亲。母子结盟常常是绵长、无坚不摧的,这样的母子关系可能会是男人心中无穷的烦恼。你和太太红脸的时候,从孩子的眼光中你就能读到恐惧或是愤怒;你叫他“宝宝”的时候,他会扭头不理你,甚至不再管你叫爹。如果你有心要给孩子吃一些苦头,找孩子的一些别扭,你立即会发现自己陷入一种困境,因为任何对孩子的不满都自然地归因于太太,本是一腔好意转眼就成了驴肝肺。

  “母子同盟”的另一个心理学描述是父亲在家庭情感关系或权利系统中缺席,比如长期出门在外,个性松散自由,放任不羁,没有责任感等。母子依恋成为家庭情感维系的中心,母亲和孩子构成一种补偿性“婚姻关系”。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孩子是父亲腿上的一个

  “绊马绳”,母亲会主动给丈夫呈现甚至夸大孩子的问题,以此来向丈夫“索取”应该得到的关心。在旁人看来,这样的母亲有两个孩子,一个是永远长不成熟的丈夫,一个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第三类“母子同盟”的心理学描述是指那些人格不完整、内心缺少安全感、缺乏自我认同和对亲密关系不信任的母亲,通过下意识地对孩子的深层依恋来获取内在的稳定。一般来说,母子热恋是孩子从出生到2岁之间的一种母子不可分离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个性依赖的母亲会被这种深度亲密带来的愉悦感所迷醉,以至于对孩子“成瘾”。在这

  样的家庭关系中,母亲要和孩子睡觉睡到孩子很大的时候,父亲却常常是客厅或小房间里的睡客。孩子小时候,个性弱的父亲可能成为一个家庭情感的边缘人或流浪者,他不得不靠讨好母子来维持他在家庭中的位置。

  怎样帮平地为“父子之战”熄火?

  根据家庭病理学说,“母子同盟”让孩子成为夫妻个性冲突的一个投射“容器”,夫妻无意识地把婚姻的问题转嫁给孩子,孩子活得像一个替婚姻受罪的“道具”。由于母亲性格和情绪对结盟中的孩子有很强的认同与内化作用,孩子的自我发展被压抑,这种压抑会延续到青春期并被猛烈地释放出来。同样,母亲的过度亲密是男孩性别认同与性意识发展延迟,不少的男孩内心印刻着无论如何也摆不脱的“俄狄浦斯情结”(恋母)。

  对母亲同盟关系的认识与临床心理治疗可能是两回事,心理治疗师并不会拘泥于以上简单的逻辑关系来看待“母子同盟”。一般我们首先接受这种同盟是家庭关系的一种补偿状态,在新的平衡关系没确立以前,“母子同盟”可能是家庭内部平衡的有效机制。带着这种观念走进家庭,心理医生更能保持位置的中立和更广阔的观察角度。我们会狡猾地绕过家庭成员给予我们的是非因果,也不去充当家庭的教育者或关系的调解人。

  我们对家庭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保持高度的尊重和认同,并协同家庭找到今后发展的多种变化的可能,以此来降低家庭内部的焦虑。我们不讨论家庭为什么会这样,或者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反,我们乐于承认我们对问题的成因一无所知(装傻)。我们只愿意与家庭讨论这种“母子同盟”是怎样被维持下来的,如果家庭选择不改变,每个成员需要怎样做才能使“结盟”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糟。如果家庭选择变化又要怎样来建立新关系和怎样维持变化的可持续。家庭治疗师在治疗中很愿意和家人坐同一侧,如果习惯坐在家庭的对面,让家庭把麻烦恼怒一股脑地抛过来,那可要吃不了,兜着走。

(编辑:爱动脑)

红星婴童网公众微信号

关于我们企业文化公司宣传服务范围宣传推广企业合作友情链接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招聘信息RSS订阅专题首页

版权所有 红星婴童网【WWW.hxytw.com】CopyRight @ 2012-2017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09082350号  
本站是专业提供婴儿用品招商儿童用品招商孕妇用品招商婴童店加盟孕婴童早教加盟孕婴童用品等其它名牌孕婴童及其相关产业的招商平台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 
电话:14700496243
  诚信网站     wlzp   网站信誉良好   zytz   315cxdw   sf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