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产伤分为头部损伤、骨折、神经损伤等多种,在这些因为分娩而造成的损伤中,有些是会自然痊愈的,有些则是需要妈妈们细心观察并积极处理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损伤该如何应对。
头部产伤
1.产瘤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左侧或右侧,或后方有瘤样隆起,即为产瘤,又称为头皮水肿。在分娩过程中,当胎头抵达母体骨盆底时,胎头受压,颅骨互相重叠逐渐变形,其中胎头最前面的部分受压最大,局部的血液循环受影响,发生水肿,形成产瘤。在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的情况下,产瘤更为明显。出现产瘤时,头皮红肿、柔软、压之凹陷、无波动感,出生2~3天即
消失,不需处理。
2.头皮血肿
新生儿头皮血肿是由于宝宝出世时母亲的骨盆和宝宝的头部不相称即“不配套”、胎位不正常如枕横位分娩时造成的。分娩时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留在骨膜下所致。血肿多位于顶骨,偶见于枕骨和额骨,一般在产后数小时甚至数天内逐渐增大。血肿外覆盖的头皮不变颜色,血肿下的颅骨一般无明显骨折。
出现血肿怎么办?
血肿初期可局部冷敷,防止血肿增大;血肿大者应做×线摄片检查,了解是否有颅骨损伤,抽血验凝血功能,如有异常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头皮血肿没有其他异常时,不需治疗,应任其自然吸收,切勿揉擦血肿,禁忌自血肿内抽血,以防感染。吸收时间根据血肿大小而有不同,一般为1~4个月。如发生感染形成脓肿时应及时切开引流;有血肿的宝不宜多搬动,向健侧卧,血肿大者可暂行人工喂养。
软组织损伤
1.擦伤及淤血
常见于产程延长、难产或胎位异常者。多发生在先露部分,臀位者有外阴及外生殖器水肿、变色。面先露者面部肿而变色,有出血点。不需特殊治疗,1周内自行消退。
2.皮下脂肪坏死
常因分娩损伤、缺氧、过度寒冷引起,多见于生后3~4天的新生儿背、臀部,或面颊及大腿部出现局部变硬,皮肤颜色发红或正常,局部触之可有热感,有压痛,边缘清晰。应与新生儿硬肿症及蜂窝织炎鉴别。一般不用治疗。6~8周逐渐消失,有继发感染者需及时控制感染。
3.颅骨骨折
常发生于产钳分娩者,可为线样或凹陷骨折。轻者无症状,凹陷骨折严重者可压迫脑组织,骨折损伤血管可致颅内出血。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线样骨折不需处理,一般6~8周自愈。凹陷骨折则需神经外科复位或负压吸引,需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现象。
(编辑: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