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句教育名言的“出口转内销”
华夏婴童网 2019-11-13 08:46:04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富有诗意,很多谈教育的文章都喜欢引用。在超星期刊库里搜索,以这句话作为标题的文章数以千计,百度一下这句话,有上百万个结果,说它是“名言”,一点儿也不为过。引用这句话的人,大多会说明这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的名言,稍微认真一点儿的作者则会注明这句话出自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一书,具体页码则欠奉。
随手举两个例子。
《少年儿童研究》2015年第9期第30页辑录了这一“名人名言”补白;著名教育家于漪与其孙女黄音合著的新书《穿行于基础教育的森林》也引用了这句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第16页),都注明引自雅斯贝尔斯。
笔者遍翻《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一书,都没有找到这句话或类似的比喻,不禁心生疑问:雅斯贝尔斯真的说过这句话吗?
感谢强大的互联网,笔者终于查到这句话的“疑似”来源:李政涛先生的文章《没有灵魂的教育》,原文如下:
真正的教育应包括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第4页)。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路,而导向事物的本原,在本原中把握安身立命之感。如果单纯把教育局限于学习和认知上,即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他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从这个角度看,现今流行的教育口号诸如培养学习兴趣,学得一技之长,增强能力和才干,增加见闻,塑造个性都只是教育的形式,而非教育的灵魂。(《方法》1998年第12期第27-28页)
显然,这里李政涛并没有说这三个比喻引自雅斯贝尔斯,他只是用自己的感悟来补充说明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的论点而已。
以笔者目力之所及,最早将这句话归入雅斯贝尔斯名下的,应该是张强先生的《摇动一棵树的事业》(《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5期),李政涛的文章毕竟不是规行矩步的学术论文,若不细致,很容易误读成雅斯贝尔斯说了那句话。同年《人民教育》(第24期)发表了“本刊记者赖配根”撰写的年终综述《2004:新课程不该遗忘的话题》,也将此语归于雅斯贝尔斯名下。
笔者就这一“名言”的出处,专门发信求教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政涛先生,他答复:“这句话确实在《什么是教育》中找不到。我记得当年是在《诗人哲学家》中看到的。”我再三通读周国平主编的《诗人哲学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还是一无所获。
说来也巧,就在这时,我读到广东学者李公明先生的旧文《赶快上路赶快思》,是李先生为叶秀山的著作《思·史·诗》所写的书评,文中写道:
人类思想的相互影响经常如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棵树摇晃着另一棵树。我被推动着上路,被诱发着思。(《读书》1990年第8期,后收入作者的随笔集《思想守望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我委托朋友采访了李公明先生,他回答说:
这句话我是从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化用的。我的原创是后来在某文里加了一句:一颗子弹顶上另一颗子弹。张洁讲的是感情;我将之转用于比喻人的思想。
查阅张洁原著,有这样的句子:
只要有一朵白云追逐着另一朵白云;一棵青草傍依着另一棵青草;一层浪花拍打着另一层浪花;一阵清风紧跟着另一阵清风……相信我,那一定就是他们。(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原载《北京文学》1979年第11期)
至此,大体算是搞清楚了这句“名言”出口转内销的来龙去脉。
李公明先生受到张洁文字的启发,对她的一段话进行了创造性的提炼和升华(与张洁原话已有质的不同),写下了这一“金句”,教育学者李政涛借来谈他对雅斯贝尔斯的体悟(有可能还增写了“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句),应该说,这句话完全出自中国学者之笔,不幸后来被附会为雅斯贝尔斯的“名言”,流传至今,一发而不可收拾。
引用文献时不加查证,很容易出现错误。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有一句名言:“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虚假“名言”,像这样不核对原始出处而张冠李戴的,其实还不算是最差的,更多的是纯粹胡编乱造。我们在引用时应多加注意,避免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