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昨天憨憨问我一道数学题怎么做。
我刚想起身,老婆立马制止了我,“都是你教,他就不会动脑筋了!别理他,让儿子自己想!”
我其实是想反驳的,但我也不敢违背老婆大人的意思,于是趁着老婆带憨妹的功夫,我溜到了儿子的书房。
憨憨正对着下面这道学校布置的作业发愁呢,老师让学生找一个数字N,并且N能满足下面的表达式!
记得上高中后,会有一个“N*(N+1)/2”的公式来应付这样的题目,可是对于刚上6年级的孩子,我没法跟他讲这个公式的由来,于是我问憨憨,“你想怎么做?”
儿子一脸痛苦地说,“好像只能挨个试了!”
我,“好像是没好方法,要不给N找点数字挨个试吧?”
“啊!这也太烦了吧!”,憨憨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
他先试了N=9,“1+2+…+N”得到的答案是45,再除以2的话,显然不可能除得尽啊,更不可能是10了!
他紧接着又试了N=11,这回“1+2+…+N”得到的答案是66,这个结果进了一步,至少可以被2整除了!
儿子又试了几个数字,这回我拦住了他,“先别试了,你发现了什么?”
我唰唰唰地把几个儿子实验的数字写下来,“有几个数字一看就不符合要求,是哪几个?”
儿子大笔一挥,把N=9、13、17这几个数字都打了大大的×,“这些结果是要除以“2*N”的,它们不能被2整除,所以肯定不对!”
“啊,明白了”,憨憨眼睛一亮,“N的选择要跳跃着来,这下简单了!”,小家伙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这回选数字可少了一半的工作量!
不过激情来的快,去的也快,又试了几个数字后,儿子又回归了生无可恋的表情,“还是不行啊,这要试到什么时候啊?”
我,“那你再看看题目,要求除以2*N后,等于10,你觉得这意味着什么?”
“嗯”,憨憨也意识到蛮干是不行的,开始进入了分析模式,“1+2+…+N也得要被10能够整除”,小家伙的眼睛又开始放光!
他在纸上唰唰写出了“N=14、15、19、24、25、29、34、35、39、44”的字样,“必须保证1+N或者N是5的倍数,这样最后结果才可能是10的倍数!”
再结合他前面分析到的结果,剔除了一些没法被2整除的数字,范围一下子就缩小了好多好多!
最后小家伙很快试出了答案,原来是N=39!
Part.2
这个事情反映了父母陪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很多父母都问过我,“孩子写作业到底要不要陪?”
我是强烈建议,一定要陪!这种陪不一定是全程坐在孩子边上,但你必须监控孩子的学习质量。
就拿我昨天的这个例子来说,这道题如果让憨憨单独做的话,他或许能给出正确答案,但是他的答案是通过不断死算得到的,假如我不引导和提示,他很难发现更简单、高效的解题方法。
数学就是这样,往往做一道题目,有很多解题方法,甚至有时候答案还能蒙对。每每家长一看孩子答案正确,就很欣喜,觉得这个知识点娃肯定没问题了,过!
可真的是这样吗?完全不是!你看老师布置同样的作业,每个学生都做了,大部分学生做的都对,可为什么考试的时候,不是每个学生都是满分呢?这就在于课后家长参与程度的不同。
有三种陪读的方法最不可取!
1. 事必躬亲型
这种家长对孩子特别上心,凡事孩子的作业都会帮他看和分析,甚至孩子还没有充分思考呢,就给孩子指出解题的方向。这种家长虽然很累,但是学习效果却不会好,因为孩子已经对家长形成了依赖心理,他们没有一个试错的过程,也就不会懂得如何思考。
2. 放手不管型
这种家长也挺多,觉得学习就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懂的东西自己搞定去。对于小龄孩子的家长,这更是要不得。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那么强,你不在一旁引导的话,孩子往往会失去方向。
3. 结果导向型
这种类型的父母非常普遍,很多人只看孩子最后答案的对与错,对孩子做题过程并不分析。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样,答案正确就认为做对了。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数学解题的方式往往有很多种,衡量一个孩子数学好坏的标准,不仅仅是做对了几道题目,而是他们会不会用最快、最高效的方法解题。等孩子学到高中就会发现,随着数学题目的不断复杂,变换越来越多,找出最优方法也会越发的重要,能帮他们省很多事的!
这三个陪读方法一定要避免,这也是孩子能否学好的关键所在!
等我帮憨憨搞定那道难题后,刚想伸一个懒腰,一回头,突然发现老婆竟然站在身后。
“真是拼爹啊!”,老婆估计看我这么尽心尽力辅导儿子,很感动,回头对憨憨语重心长地说,“你看爸爸教的这么好,这周数学测验肯定得100分啊!”
我不禁愕然,突然发现,不知不觉间,我给自己和儿子挖了一个大大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