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神干扰症、灵魂放空症、拖延症晚期、迟到多动症末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月里,孩子们的多种征兆频发,让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不免有些担心。
俗话说“开学学不好,耽误一整年”。开学第一个月到底有多重要?在开学初的班会上,班主任就一再强调:开学第一个月是拉开孩子成绩差距的关键期,第一个月没跟上,后面再花3倍的时间和努力,都未必能追得上。
那么,这些开学综合征到底该如何破?如何在这一个月里有效及时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学习状态?
开学首月学生最易出状况
征状1:灵魂放空
孩子上课无精打采、心有旁骛,注意力完全没有放在课堂上。
征状2:迟到
按照学校通知,浩浩9点钟就该去学校报到了。可是眼看着就要迟到了,浩浩却赖在床上嚷嚷着“没睡够”,迟迟不肯起床。
征状3:多动症末期
亮亮最近一遇到一些小麻烦,小挫折就情绪暴躁。烦闷无聊,食欲也下降,厌食挑食。
征状4:拖延症晚期
每周一升旗,方方都会到处找校服、找作业,拖拖拉拉赶去学校。大人小孩翻箱倒柜地一通猛找,把家里弄了个“鸡飞狗跳”,以这样慌里慌张的状态到了学校,孩子的学习情绪难免会受到一定影响。
征状5:困神来袭
每天早上第二节课,班主任李老师进班就会发现,睡倒一片,开学前两周,孩子们总是动不动就犯困,时间作息一团乱。
教师支招
开学第一月要“对症下药”
李燕(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班主任、朝阳区一级教师)
新学期开学了,但是孩子们无法从舒适放纵的状态一下子回到紧张的学习生活,如何调整孩子的开学综合症,家长老师可以借鉴以下办法。
如何排除焦虑症
刚刚升学的学生(初高一)有时会担心新的老师会不会很严厉,能不能和新同学和睦相处。老师可以安排学生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们顺利融入新的大家庭。
有些学生担心新学期作业过多,知识难度会加大,考试考不好,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对此,开学最初两周,老师不安排过重课业负担,作业形式可以多样为好。
家长可以让孩子用讲述的方式,倾诉焦虑的原因。然后把关键词写在纸上,按照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编上序号,在接下来的时间将问题一一排除,各个击破,焦虑就缓解了。
如何排除拖延症
让孩子提前做好计划安排,督促孩子按计划实施。让孩子明确自己的担心,解决拖延症。有些孩子奖励对他们不起作用。心理学家海蒂提出了一种“避害型”策略。
他的解释对应学生来说就是:你完成了任务不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但是完成任务家长和老师至少不会生你的气。研究表明,担心事情会变坏实际上会增强人的避害心理。摆脱危险的唯一方式就是立即行动。
如何避免上课迟到
孩子的假期生活晚睡晚起,开学后作息时间调整不过来。家长可以每天提醒孩子前一晚整理好书包和学具,找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放在离床最近的地方。每晚十点前必须上床睡觉。
如何解决上课精力不集中
在客观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在主观方面,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用仪式感带孩子渐入佳境
鲁月(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语文教研组副组长)
“道路千万条,学习第一条,作业写不完,开学两行泪”,随着《流浪地球》的热映,这句被改编的时髦语频繁出现在朋友圈,它道出了孩子对开学的无限畏惧。如何帮孩子破解开学的魔咒呢?在我看来,家长们可以试试这个方法,那就是,让开学富有仪式感。
逛一逛
平时逛街,不妨带着孩子去文具商店逛一逛,看看孩子还需要哪些学习用品,比如每一个科目需要的笔记本、错题本;买不同颜色的签字笔,以备改错题时使用等等。
这些行为看似很平常,但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既来之则用之”的感觉。家长们主动为孩子配备学习工具,让他们随时可提笔、随处可记笔记,渐渐从工具入手养成一个记笔记、记错题、写作业的习惯。
聊一聊
刚开学,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晚上抽出半小时与孩子聊一聊,聊天的话题不是简单的“本学期我要好好学习”这种泛泛而谈的计划,而是发自肺腑地关心孩子以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新学期班里有何变化等等。
调一调
由于假期的时间安排相对放松,而开学后的作息相对固定,生物钟的调整就让孩子陷入了“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的境地。
家长们不妨和孩子一起在这段时间“倒时差”,比如晚上吃完饭后,孩子把书桌收拾好,6点半准时开始写作业,家长看书,如此坚持下去,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就是一种仪式感。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新学期的生活来说,开学的仪式感会给孩子带来庄重的感觉,克服开学综合征,尽早恢复正常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