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故意使坏?缺的其实是爱!
华夏婴童网 2019-05-30 13:57:44
女儿疑惑“妈妈喜欢猫咪多过自己”,妈妈回忆小时候“也渴望过爸爸能够更和蔼地对待自己”。一个学习优秀但习惯使坏的女孩,原来有一个源于父母育儿方式的心病。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通过一次咨询,去改变一个家庭的相处方式。
女儿:妈妈喜欢猫咪多过我 咨询师了解到,小玲的家长平日对孩子严格,甚至严厉,要求比较高。小玲本身比较聪明伶俐,能歌善舞,成绩优秀。但是,家长比较头疼的就是之前就有发现孩子的撒谎行为,再有偷偷把老师奖品拿回家的“小偷小摸”。家长知道后都会严厉教育。
家长认为,这样的行为涉及人品问题,可是,教育效果并不如意,孩子针对父母的训斥会一直对抗,即使打骂后仍犟不认错。之前,孩子也在父母面前撒谎,说帮老师改作业,将改作业的细节都描述得详细具体,让家长信以为真。后来跟老师沟通以后,父母才知道,这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家长更担心了。
咨询师问家长:“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家长猜测,是不是孩子爱慕虚荣,或者是脑子里幻想一些不存在的事情,甚至是精神出现问题。咨询师抛出第二个问题:“在孩子没有犯错误的时候,亲子间的亲密程度怎样?”妈妈马上回应,因为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平时跟孩子不怎么亲密。譬如家里养了小猫,妈妈喜欢抱着小猫,小玲就抱怨过,“妈妈喜欢猫咪多过我”。爸爸平时对孩子也不苟言笑,要求严格。
在沟通中,咨询师得知小玲妈妈在小时候便接受了爸爸非常严格的教育,反倒觉得外公老了以后一反对女儿的严厉态度,对外孙女太宠溺了,“所以作为妈妈得要更加严格要求”。小玲同时在学戏剧表演,严格的要求和训练,使她在这方面成绩斐然,在机构多受关注。所以父母都觉得,小玲成长得益于严格的要求。
至于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家长表示跟在机构反差很大。因为小玲个性要强,可是班里并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的优势。而且因为私自拿走过老师奖品,“感觉老师对孩子也是有偏见,觉得孩子品行不端”。作为家长,对此也担心。
妈妈:我也渴望过爸爸的和蔼对待
“为什么我会问家长这几个问题?”咨询师说:我们回到第一个问题,其实是想让家长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从家长的解释可以看出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追问第二个问题,还是希望让家长觉察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或者是需求。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个小学低年级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关系,一个聪明的孩子,她或许会用各种办法来让自己的父母关注自己,喜欢自己,只是所用的方式方法不对。作为成人,可以从孩子行为中去觉察孩子的内心需要什么,孩子那么渴望父母关注自己。却因为用错方法换来父母的批评指责打骂,孩子有可能会在行为中获得父母关注而继续犯错,也可能不理解父母的打骂,反倒是感受到父母不爱自己而感觉到更加委屈。
“我们从妈妈情愿抱着猫咪而不愿搂着女儿情形,感受到女儿的失落;也从妈妈的成长经历中了解到传承‘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也从妈妈对女儿所取得成就中继续相信以这种方式可以取得成效。”咨询师说,我们也可以从孩子不怎么理想的学校人际关系中感受到她需要找到父母的依靠和亲近的需求,甚至透过幻想获得期待老师对自己的重视的满足,或许也希望藉此获得父母关注。
当咨询师和父母更多聊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和需求时,咨询师也问了妈妈抱猫咪的感受——妈妈也聊到:其实自己小时候也渴望爸爸能够更和蔼地对待自己。
改变一个家庭的相处方式
妈妈对咨询师说“觉得愧疚”,终于感受到女儿的苦衷。
为了引导女儿,远离撒谎和偷窃等不良行为习惯,父母开始去觉察,并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问题。他们感觉孩子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归根结底,家长的教育方式才是问题所在。
咨询师希望通过这个案例,让成年人在发现孩子问题的时候,更多从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看到让孩子产生行为问题的关键原因,从做一个善于理解孩子的父母开始,相信孩子会更快乐健康地成长。